[实用新型]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5093.4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5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刘仲军;罗向阳;姜云刚;何社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天立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F23C7/02 |
代理公司: | 云南派特律师事务所 53110 | 代理人: | 龚笋根 |
地址: | 710024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站 锅炉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燃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站煤粉锅炉绝大部分采用四角切向燃烧技术,即煤粉气流从布置在炉膛四角的直流式燃烧器引入炉膛内而燃烧,通过各角的风粉混合物协同动作,在炉内形成煤粉悬浮燃烧,常规一次、二次风为间隔设置,各风口的几何中心线都分别与炉膛中心的各自假想圆相切。这种方式能使煤粉在炉膛内充分完全燃烧,因而燃烧效率高,在现代电站锅炉普遍应用。但是这种燃烧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在主燃烧区域内,二次风提供的氧量(空气)较充分,所以煤粉在此区域内燃烧反应速度较快,能快速释放出能量,燃烧效率高,形成区域内较高温度,同时燃烧过程中生成的氮氧化物量也比较多。在当前环保方面提出控制雾霾,要减少锅炉烟气污染物排放量的新形势下,原来的燃烧方式对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总量的控制程度及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尚有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降低电站锅炉燃烧时产生的NOx排放量,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其主要包括炉膛,所述炉膛的四角分别设置一次风喷口,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一次风喷口上下的二次风喷口,炉膛对角的一次风喷口的轴线连线与炉膛对角线重合,炉膛对角的二次风喷口的轴线连线与炉膛对角线形成夹角,所述夹角大于零度,所述炉膛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二次风喷口上方的的三次风喷口。
作为优选地,所述一次风喷口与所述二次风喷口距离为L1,所述二次风喷口与所述三次风喷口的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10~15)=L2。
作为优选地,煤粉通过一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内,四角一次风中心线对冲,且与炉膛中心重合;二次风通过二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内形成以炉膛中心为圆心的二次风假想切圆,三次风通过三次风喷口进入炉膛内形成以炉膛中心为圆心的三次风假想切圆。
作为优选地,二次风假想切圆与三次风假想切圆直径大小不等,二次风假想切圆直径小于三次风假想切圆直径。
作为优选地,所述二次风假想切圆方向与所述三次风假想切圆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地,所述夹角范围为10~45°。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在入炉煤粉量一定的情况下,通过二次风喷口和三次风喷口来进行分级供应煤粉燃烧所必须的空气,控制炉内不同区域内的空气量分布,使主燃烧区域内煤粉燃烧处于还原性气氛内,以减少氮氧化物生成总量。未充分燃烧的煤粉在炉膛内悬浮且向上运动,再通过上层三次风喷口补充的空气,最终实现煤粉的充分燃烧,既保证了燃烧效率,又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总排放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次风、二次风、三次风进入炉膛后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电站煤粉锅炉的低氮燃烧器,可以为多层设置,也可以单层设置,单层设置时,其主要包括炉膛1,所述炉膛1的四角分别设置一次风喷口2,以及分别位于所述一次风喷口2两侧的二次风喷口3,炉膛1对角的一次风喷口2的中心线线对冲且与炉膛中心重合,炉膛1对角的二次风喷口3的轴线连线与炉膛1对角线形成夹角a,所述夹角a大于零度,所述夹角a范围为10~45°,所述炉膛1上还设有位于所述二次风喷口3上方的的三次风喷口4。
煤粉气流从所述一次风喷口2进入炉膛内,热空气从所述二次风喷口3进入炉膛,提供煤粉燃烧所必须的氧气。所述一次风喷口2与所述二次风喷口3距离为L1,所述二次风喷口3与所述三次风喷口4的距离为L2,其中,所述L1*(10~15)=L2,可以通过距离来调整不同煤质的煤粉之燃烧时间,继而控制氮氧化物的生成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天立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天立能源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50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节能炉头
- 下一篇:一种连续式汽包供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