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体外腹水转流袋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918.0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9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周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永生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外 腹水 转流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体外腹水转流袋。
背景技术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常伴有恶性腹水,患者因腹内压增高,引发诸多症状,导致生活质量显著下降。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有:利尿法、腹腔穿刺放腹水和腹腔静脉分流术三种方法。利尿法治疗恶性腹水的资料结果大相径庭,Lee等的研究报道,61%的内科医生在临床上应用了利尿剂治疗恶性腹水,但仅有45%的医生认为其有效,目前尚无可靠的方法预测哪些患者将从利尿疗法中获益,而且长时间利尿,会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腹腔穿刺排放腹水能迅速缓解与腹水有关的症状,但大量放腹水会出现蛋白丢失、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将腹腔内腹水引入静脉、减少对病人身体不利影响、构造简单、成本低的体外腹水转流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体外腹水转流袋,包括可容纳腹水的袋体,所述袋体一端设有可与腹腔连接的腹腔管,另一端设有可与静脉连接的静脉管,所述袋体内与腹腔管连接的一侧设有转流阀门,所述转流阀门为叶片,所述叶片一端与袋体活动连接,叶片的长度使得在液体的推动下叶片能够打开或封闭腹腔管。
所述静脉管端部封闭,静脉管侧面设有可供液体流出的切口。
所述静脉管上设有泵。
所述腹腔管和静脉管直径为2cm。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可将腹水引入静脉,减少放腹水对病人身体危害,不会出现蛋白丢失、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肾功能损害;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就相当于静脉穿刺+腹腔穿刺术,所有科室的医生均可使用;如果出现并发症时,可以随时停止转流;腹水症状缓解后,可随时拨出转流装置;可以反复安装使用,转流阀出现阻塞时,可以随时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体外腹水转流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袋体,11、转流阀门,2、腹腔管,3、静脉管,31、切口,4、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参见图1,一种体外腹水转流袋,包括可容纳腹水的袋体1,袋体1一端设有可与腹腔连接的腹腔管2,另一端设有可与静脉连接的静脉管3,袋体1内与腹腔管2连接的一侧设有转流阀门11,转流阀门11为叶片,叶片一端与袋体1活动连接,叶片的长度使得在液体的推动下叶片能够打开或封闭腹腔管2。采用在腹腔管2一侧设置叶片,能够实现单向流动的作用,只能是腹水从腹腔管2流入静脉管3再流入静脉,静脉中的血液不会回流,防止血液倒流。
静脉管3端部封闭,静脉管3侧面设有可供液体流出的切口31。采用切口式的通道,也可以实现单向流动的作用,液体从管内流出时,压力撑开切口31,实现流通。如果逆流,压力将封闭切口31,实现截留的目的,防止逆流。
静脉管3上设有泵4。泵4可以为转流袋提供动力,将腹水引入静脉。
腹腔管2和静脉管3直径为2cm。适宜穿刺。
使用时,通过穿刺的方法,将静脉端插入上腔静脉内,再将腹腔端插入到腹腔内,如果腹腔内大量腹水,腹腔内压力增加,腹水就推开转流阀门11的叶片,从腹腔流到上腔静脉,腹水就逐渐减少,腹腔压力逐渐降低,当腹水压力比静脉压力低,转流阀的叶片就自动回位,防止血液倒流。
采用上述的结构后,可将腹水引入静脉,减少放腹水对病人身体危害,不会出现蛋白丢失、水电解质紊乱、血容量减少、肾功能损害;构造简单,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就相当于静脉穿刺+腹腔穿刺术,所有科室的医生均可使用;如果出现并发症时,可以随时停止转流;腹水症状缓解后,可随时拨出转流装置;可以反复安装使用,转流阀出现阻塞时,可以随时更换。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未经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9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