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续可调组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4442.0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490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涛;王刚;徐建宁;陈宽;曾凡福;李婵夕;张贵民;简文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7/02 | 分类号: | B28B7/02;B28B7/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杨依展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 可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模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续可调组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预制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一般均采用固定模台加手工支模的方式,工序繁琐,生产效率低下,且为了便于人工操作,一块模台同时一般只生产一个构件,模台利用率严重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连续可调组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连续可调组模,包括一模台和并排活动设于该模台上的以形成模腔的若干侧模,该模台上还设有至少一折叠驱动机构,若干侧模间通过折叠机构相连,折叠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侧模经折叠机构相互靠近和远离以调整模腔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若干侧模包括一左侧模和一右侧模,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左边杆和至少一对右边杆,该至少一对左边杆的一端共同枢接于左侧模的一点,该至少一对右边杆的一端共同枢接于右侧模的一点,该左边杆的另一端与该右边杆的另一端相互对应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若干侧模包括一左侧模、一右侧模和至少一中侧模,所述折叠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左边杆、至少一对右边杆和至少一交点位于中侧模上的剪刀状交叉连杆,该至少一对左边杆的一端共同枢接于左侧模的一点,该至少一对右边杆的一端共同枢接于右侧模的一点,该左边杆的另一端和该右边杆的另一端均枢接相邻的中侧模的剪刀状交叉连杆,相邻两中侧模的剪刀状交叉连杆相互对应枢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叠驱动机构包括二液压折叠驱动机构,每个该液压折叠驱动机构均包括一固定部和一推动部,该固定部固设在模台上,该推动部分别与左侧模和右侧模相连以推动左侧模和右侧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可拆卸的折叠支撑杆,该折叠支撑杆的一端设有一第一销孔,另一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所述左边模和右边模的上部均设有一凸耳,该凸耳上设有一第二销孔;所述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通过一销钉相连,以固定所述模腔的大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折叠支撑杆包括一丝杆和一螺接该丝杆下部的螺套,所述第一销孔设于该丝杆的上端,该螺套的下端与所述固定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还包括若干磁钉,所述中侧模设有一开口向上的盲孔,该磁钉设于该盲孔中并通过与模台的磁力相互作用固定左侧模、中侧模和右侧模相对模台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可调组模,包括一模台和并排活动设于该模台上的以形成模腔的若干侧模,该模台上还设有至少一折叠驱动机构,若干侧模间通过折叠机构相连,折叠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侧模经折叠机构相互靠近和远离以调整模腔的大小,能够快速灵活的适应不同尺寸的构件,生产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左侧模、一右侧模和至少一中侧模,可在一个模台上同时成产数个构件,提高了模台的利用率,经济效益明显;
3、本实用新型包括至少一可拆卸的折叠支撑杆和设于中侧模内的磁钉,能够轻松固定所述模腔的大小及侧模间的相对位置,结构简单可靠,操作简便,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可调组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可调组模1,包括一模台10、一左侧模11、三中侧模12、一右侧模13和二液压折叠驱动机构14,左侧模11、中侧模12和右侧模13并排滑动设于模台10上以形成四个模腔16。
所述左侧模11、中侧模12和右侧模13间通过折叠机构15相连,所述折叠机构15包括两对左边杆151、两对右边杆152和六对交点位于中侧模12上的剪刀状交叉连杆153,其中,左侧模11上设有上下两个枢接点分别供每对左边杆151的一端共同枢接,右侧模13上设有上下两个枢接点分别供每对右边杆152的一端共同枢接,中侧模12上设有上下两个枢接点分别供两对剪刀状交叉连杆153枢接该左边杆151的另一端和该右边杆152的另一端均枢接相邻的中侧模12的剪刀状交叉连杆153,相邻两中侧模12的剪刀状交叉连杆153相互对应枢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一局集团厦门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44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