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3823.7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7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李亚宁;张安然;方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2 | 分类号: | B65G43/02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郑景华 |
地址: | 030006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点 激光 测距 输送带 撕裂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激光测距在国内外各行各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三角法测量因其精度高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对精度有特殊要求的行业中,但目前的测距大多为单点测量,不仅成本较高,而且不能满足很多需要采用多点测量及连续测量的行业需求。
在煤矿领域中,输送带的撕裂现象一直是使用现场的难题,当前市场上已出现各种各样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 但是这些装置大都采用单点测量的方式,不能完全解决输送带的撕裂检测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多点测量、连续测量的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基于多点激光测距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包括:用于发射激光光束的激光源、用于接收激光反射光束的CCD相机和用于确定输送带撕裂状态的高速运算模块,所述CCD相机的实际视野为400nm、横向分辨率为1200、满视野时帧率为60帧/s;所述高速运算模块通过线缆与CCD相机相连,所述激光源、CCD相机和高速运算模块均设置在安装装置上,所述安装装置固定在输送带支架上。
所述安装装置包括:水平放置的透明圆筒,所述透明圆筒通过安装架固定在输送带支架上,所述透明圆筒的内部安装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两端分别与透明圆筒的左右两端面内侧相连,所述激光源和CCD相机分设于所述固定轴的两端,所述高速运算模块设置于所述透明圆筒的外表面上;所述透明圆筒的左右两端面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所述第一安装轴和第二安装轴均与所述安装架固定连接;所述激光源为波长为500nm的绿光源;高速运算模块还与输送带的控制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激光源实时发射激光光束,当光束遇到输送带后,会呈一定角度进行反射,而CCD相机则实时捕捉激光光束的反射光,通过三角法测量原理计算出CCD相机的横向各点的测量值,并将该测量值和对应的横坐标值发送给高速运算模块,高速运算模块根据接收到的数值绘制出曲线,进而得出整个输送带表面的撕裂情况,当输送带表面有划伤或撕裂时,对应点的测量距离值会有明显数值变化,或出现无反射光,测量值为无穷大;本实用新型中的CCD相机的实际视野为400nm、横向分辨率为1200、满视野时帧率为60帧/s,在CCD相机视野确定的前提下,将实际视野等分为横向最高分辨率,每等分的实际大小即为测量横向分辨精度,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CCD相机可达到实际每0.33mm即为一个测量值,而采用的CCD相机的帧率将直接影响到测量的纵向连续性,CCD相机的纵向视野与其帧率成正比,由于其满视野时帧率为60帧/s,而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使用情况可将纵向视野调至原视野的1/10,故最高帧率为600帧/s;综上,本实用新型中的输送带撕裂检测装置在对输送带进行检测时,其横向最小像元可为0.33mm、纵向最大测量频率可为600次/秒,保证了对输送带的多点测量和连续测量,确保可以在输送带发生撕裂后能够及时地检测出故障,防止输送带撕裂事故的扩大化,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测量原理图;
图中:1为激光源,2为CCD相机,3为高速运算模块,4为透明圆筒,5为安装架,6为固定轴,7为第一安装轴,8为第二安装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戴德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38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