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喷雾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2474.7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47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陈伟杰;李革梅;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伟杰;李革梅 |
主分类号: | B65G45/22 | 分类号: | B65G45/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8000 河南省鹤***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喷雾 除尘 装置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适用于煤炭、冶金、水泥、港口等行业与散状物料输送设备配套使用的一种自动控制喷雾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在矿山及其它行业大量使用带式输送机,输送散状物料(煤炭、矿石、原料等),在输送机转载及卸载部位,存在因物料抛落生成的大量粉尘,造成环境污染,尤其在煤矿井下,大量的煤尘,一方面可造成煤尘爆炸和燃烧事故,另一方面,井下作业场所存在大量煤尘,可引发矿工患尘肺病。因此,在转载及卸载部位设置喷雾灭尘装置,通常多采用人工控制的水压喷雾装置,但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多条运输线、运输线长、转载点多、操作人员少、运输机械频繁开停等实际问题,使喷雾与物料输送不能实现同步控制,输送机停运,不能人工及时关闭喷雾水源,造成无物料喷洒,工作场所及运输带上大量积水,造成带式输送机打滑,物料含水量过大,改变物料形态,在下一运输环节出现粘、堵、於塞等不良现象,严重影响运输线的运输连续性及正常的生产秩序。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输送机械自动同步工作,在运输机械载料作业时,可自动打开喷雾除尘的一种自动喷雾除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其进水接头5设置在喷雾体9右端,出水接头6设置在喷雾体9右下端,进水接头5且与出水接头6导通,座体15固定在喷雾体9左端,主阀4活动设置在喷雾体9右内部,先导阀3活动置于座体15左内部,且和摆杆2活动连接,摆杆2通过密封塞16和先导阀3活动连接,柔性链1活动连接在摆杆2下端,且和输送机上皮带14的物料8活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喷雾水源亦为动力源,采用柔性传感及杠杆触发机构,不使用声光电等复杂控制手段,避免了电器防爆问题,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可与输送机械自动同步工作,在运输机械载料作业时,可自动打开喷雾除尘。自动控制减少了人工工作环节,避免了空载及停机时由于不能及时关闭水源而造成的浪费及过量喷雾带来的物料湿度过大,导致的下一运输环节粘、堵、於塞及运输带打滑现象,保证了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秩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安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其进水接头5设置在喷雾体9右端,出水接头6设置在喷雾体9右下端,进水接头5且与出水接头6导通,座体15固定在喷雾体9左端,主阀4活动设置在喷雾体9右内部,先导阀3活动置于座体15左内部,且和摆杆2活动连接,摆杆2通过密封塞16和先导阀3活动连接,柔性链1活动连接在摆杆2下端,且和输送机上皮带14的物料8活动接触。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喷雾体9设置在转载和卸载部位左上方,且通过输水管路7和喷雾头11相通,喷雾头11等距安装在输水管路7上,传感器17水平设置在输送机流动物料8上方,并和喷雾头11一一对应。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上皮带14和下皮带12连接,且通过辊轮13活动置于机架10上,物料8活动置于上皮带14上端,且和柔性链1活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当运输带按箭头方向A运动时,物料触动柔性链摆动,带动摆杆推动先导阀的阀芯打开,主阀导通,进水接头连接水源,且与出水接头导通,通过输水管路将流体输送到喷头,实施喷雾。喷雾装置由开关阀、传感器、输水管路、喷雾头组成。开关阀由先导阀和主阀组成,传感装置由柔性链和杠杆及传感器组成,在转载和卸载部位上方安装喷雾头,并通过输水管路连接到开关阀,开关阀、传感装置组合体水平安装在输送机流动物料上方适当部位,高低以物料输送量大小调节,由物料来触发传感装置,以喷雾水源的水压为控制动力源,通过传感装置推动开关阀先导阀动作,在压差的作用下,打开开关阀主阀阀芯,使流体通过主阀及管路到达喷雾头,实现自动喷雾灭尘。喷雾水源亦为动力源,采用柔性传感及杠杆触发机构,不使用声光电等复杂控制手段,避免了电器防爆问题,安全可靠,避免了空载及停机时由于不能及时关闭水源而造成的浪费及过量喷雾带来的物料湿度过大,导致的下一运输环节粘、堵、於塞及运输带打滑现象,保证了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正常的生产秩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伟杰;李革梅,未经陈伟杰;李革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24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空心砖可转向调节输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总正模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