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式动脉穿刺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41353.0 | 申请日: | 2014-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82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王燕青;乙苏北;袁顺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燕青;乙苏北;袁顺宗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8/06;A61B5/145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动脉 穿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式动脉穿刺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部分呼吸困难、麻醉或手术期病人、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做血气分析时,需要抽取动脉血液;选择性血管造影或治疗,心脏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同样需要进行动脉穿刺,成功进行动脉穿刺能迅速检测出患者气体交换及酸碱平衡等生命指正,为指导抢救和治疗提供有效方案。动脉穿刺成功为相关治疗保驾护航,但是部分病人出现血压低等问题时,穿刺难度较大。目前,动脉穿刺在临床上主要靠人工操作,动脉声音易共鸣,造成动脉位置判断不准确,穿刺主观性较大,即进针位置、进针角度、深度等完全依靠医护人员的经验掌握,易造成穿刺抽动脉血时误抽出静脉血或动静脉混合血,延误抢救。对于从事临床工作时间不长的医护人员来讲,准确地掌握进针位置、角度和深度具有一定难度,往往要经过数次穿刺才能成功,同时给患者带来痛苦。由于动脉选择定位不准确以及误穿刺静脉血造成误判断患者病情,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并带来严重的医患关系。
专利CN 102451041A公开了一种动静脉穿刺仪。但该穿刺仪并未能自动识别动脉血管以实现自动穿刺。且并未有穿刺血管动静脉的自动判别,不能实现快速自动穿刺。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动脉穿刺困难的问题,提高临床穿刺成功率并减轻患者痛苦,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式动脉穿刺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穿刺器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该穿刺器由B超探头、氧饱和度检测仪及自动穿刺仪组成;B超探头、自动穿刺仪及氧饱和度检测仪分别与计算机连接;B超探头携带自动穿刺仪,自动穿刺仪的前端设置穿刺针,穿刺针尾端连接专用血气针管,氧饱和度检测仪夹子夹住专用血气针管。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准确区分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防止误抽静脉血。
(2)解决了人工穿刺及凭经验操作的弊端;改善人工穿刺成功率低的问题;
(2)解决新入职护士需用患者练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3)抽血的同时准确判断出所抽血液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B 超探头;2 自动穿刺仪;3-氧饱和度检测仪;4-穿刺针;5-专用血气针管;6-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式动脉血穿刺器,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B超探头、自动穿刺仪、氧饱和度检测仪组成;B超探头1、自动穿刺仪2、氧饱和度检测仪3分别与计算机6连接;自动穿刺仪2的前端设置穿刺针4,穿刺针4的尾端与专用血气针管5连接,氧饱和度检测仪3的夹子夹住专用血气针管5。
使用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1)B超探头1通过两种方式判断动脉位置:
(101)脉冲式血流声音,选择脉搏跳动的脉冲式声音最高值所对应的位置为动脉血管;
(102)通过探头按压,屏幕上显示血管形状不变的为动脉;
(2)根据B超成像,计算机6自动测算动脉血管中心位置距离皮肤的高度,设定穿刺针4进入的数值,防止穿刺针头扎入过深;
(3)计算机6识别定位后,穿刺针头穿刺进入动脉血管,因动脉内压力大血液迅速进入穿刺针头内,计算机6自动成像,确认穿刺针头进入血管,停止继续穿刺,并固定不动;
步骤(2)、(3)也可由人工根据计算机显示的图像操作完成;
(4)动脉血流入穿刺针管后,氧饱和度检测仪3通过检测再次确定是否为动脉血,即夹在病人手指和夹在专用血气针管5上的氧饱和度检测仪3的测量值相差不超过2%;(5)专用血气针管5内动脉血平面停止升高,计算机6确认操作结束,拔除穿刺针4;
(6)动脉完成穿刺后,按压的棉球外需要弹力绷带加压按压穿刺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燕青;乙苏北;袁顺宗;,未经王燕青;乙苏北;袁顺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413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