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绝缘体、定子结合体、旋转电机及结线基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6186.0 | 申请日: | 2014-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2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黑岩康文;山口宽太;北野洋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安川电机 |
主分类号: | H02K1/12 | 分类号: | H02K1/12;H02K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李辉;徐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绝缘体 定子 结合 旋转 电机 结线基板 | ||
技术领域
公开的实施方式涉及绝缘体、定子结合体、旋转电机及结线基板。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结构:缠绕有螺旋线的绝缘体由2个树脂性绝缘部件的嵌合体构成,各树脂制绝缘部件具备与层叠铁芯的齿的侧面对置的长边部、和与层叠铁芯的两端面对置的短边部。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08/099659号
近年来,从进一步提高生产率等观点出发,期望螺旋线向绝缘体的绕线作业的自动化。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结构中,没有特别顾及到绕线作业的自动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实现螺旋线的绕线作业的自动化的绝缘体、定子结合体、旋转电机及结线基板。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观点,应用一种绝缘体,其安装于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所述绝缘体具有:框状的主体部,其包围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围,且螺旋线卷绕于该主体部;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侧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凸缘部具备以向所述主体部侧切入的方式设置的至少1个凹部。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观点,应用一种绝缘体,其安装于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所述绝缘体具有:框状的主体部,其包围所述定子铁芯的周围,且螺旋线卷绕于该主体部;和凸缘部,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开口侧两端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凸缘部具备:以向所述主体部侧切入的方式设置的至少1个凹部、以及与所述凹部相邻设置的至少1个突起部,在所述主体部上卷绕的螺旋线的卷绕结束侧部分插入于所述凹部,插入于所述凹部的所述螺旋线的所述卷绕结束侧部分缠绕于所述突出部,并且,所述凹部的径向位置与在所述主体部上卷绕的所述螺旋线的卷绕开始侧部分的径向位置相同。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观点,应用一种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安装于旋转电机的定子铁芯,所述绝缘体具有:供螺旋线卷绕的构件;供在所述卷绕的构件上卷绕的所述螺旋线的卷绕结束侧部分插入的构件;和供插入于所述插入的构件的所述螺旋线的所述卷绕结束侧部分弯折并进行缠绕的构件。
另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观点,应用一种结线基板,所述结线基板用于对分别卷绕于多个绝缘体的所述螺旋线的端部进行结线,所述绝缘体具有供螺旋线卷绕的主体部和设置于所述主体部的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备:以向所述主体部侧切入的方式设置的至少1个凹部、与所述凹部相邻地设置的至少1个突起部、以及突起方向的高度方向尺寸与所述突起部相同的支承部,所述结线基板具有:多个导电部件,它们与所述多个绝缘体的所述螺旋线的所述端部连接;和绝缘部件,其覆盖所述多个导电部件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绝缘部件具备:收纳所述突起部的凹状的第1收纳部;和收纳所述支承部的凹状的第2收纳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螺旋线的绕线作业的自动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个实施方式的旋转电机的整体结构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框架、定子及结线基板的结构的示意立体图。
图3是表示框架和定子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绝缘体安装于层叠铁芯体之前的状态的、用于说明层叠铁芯体和绝缘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将绝缘体安装于层叠铁芯体之后的状态的、用于说明层叠铁芯体和绝缘体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对绕线作业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7是用于对绕线作业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在结线基板上设置的第1收纳部和第2收纳部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在第1收纳部收纳有突起部并在第2收纳部收纳有支承部的状态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旋转电机;
2:定子;
3:转子;
2A:定子结合体;
5:层叠铁芯体(定子铁芯);
6:绝缘体;
7:螺旋线;
7a:螺旋线端部;
7s:卷绕开始侧部分;
7e:卷绕结束侧部分;
10:旋转轴;
15:树脂模制部;
64:第1凹部;
66:突起部;
100:结线基板(结线部);
102:第1收纳部;
103:第2收纳部;
110:导电部件;
120:绝缘部件;
610:主体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安川电机;,未经株式会社安川电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1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性制动器改良结构
- 下一篇:具有移动电源功能的背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