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牦牛绒抗菌双层复合织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6094.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8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谢春萍;苏旭中;刘新金;徐伯俊;朱预坤;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3D11/00 | 分类号: | D03D11/00;D03D13/00;D03D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牦牛 抗菌 双层 复合 织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到一种牦牛绒抗菌双层复合织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不断更新,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牦牛绒是从生活在海拔3500m以上的牦牛身上采得,特有的高寒气候决定了牦牛绒具有手感滑糯、弹性好、吸湿放湿性能好、耐磨耐起球、纤维强力高的特征,优质牦牛绒平均细度19um,是理想的高档服装面料,且相比较于羊绒而言,其耐磨耐起球性能更优,而且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
羊绒具有弹性好、柔软,保暖性好的优良特性,长期以来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羊绒纤维产量受到生态因素的限制,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且价格昂贵,羊绒单独纺纱的成本巨大,同时纯羊绒纱强力稍低,尤其是羊绒短绒,不仅成纱困难,还影响织物性能。牦牛绒经脱色后外观颜色与羊绒类似,性质相近,且手感并无明显差异,而且牦牛绒原料成本较羊绒要低,因此,采用脱色牦牛绒与羊绒进行混纺纱线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竹炭纤维是一种具有优良抗菌性能的纤维材料,同时竹炭纤维具有超强的吸附性能,能够吸附人体排出的分泌物和有毒气体,达到防腐、防臭、吸附异味的功效,再加上竹炭纤维的吸湿快干使内衣与皮肤保持相对干爽的状态,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目前,常用织物一般由单一原料加工而成,因此往往功效单一,无法满足人们多服装多功能性的要求。针对上述织物所存在的问题,目前采用多种原料进行复合以提高织物的综合性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采用多种原料进行复合交织的方法将一种具有抗菌功能的混纺纱与牦牛绒和羊绒进行复合,开发一种具有双层效果和抗菌功能的牦牛绒复合织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牦牛绒抗菌双层复合织物,包括经纱和纬纱,所述织物一个组织结构内包含26根经纱和13根纬纱,所述织物组织结构内第一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四根、第七根、第十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二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六根、第八根、第九根、第十一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三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五根、第八根、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四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四根、第五根、第七根、第八根、第十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五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六根、第九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六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四根、第六根、第七根、第九跟、第十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七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四根、第七根、第十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八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三根、第五根、第六根、第八根、第九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九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八根和第十一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十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第四根、第五根、第七根、第八跟、第十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十一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第九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十二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四根、第六根、第七根、第九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十三根经纱悬浮于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十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十四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三根、第五根、第六根、第八根、第十跟、第十二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十五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四根、第六根、第八根和第十一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十六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第四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十七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十八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四根、第六根、第八根、第十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十九根经纱悬浮于第三根、第六根、第八根、第十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二十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跟、第十二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二十一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四根、第七根、第九根和第十一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二十二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第八根、第九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二十三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五根、第八根、第十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二十四根经纱悬浮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八根、第十跟、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落下,第二十五根经纱悬浮于第三根、第六根、第九根、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而后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第十三根、第十五根、第十七根、第十九根、第二十一根、第二十三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提起,第二十六根经纱悬浮于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跟、第十二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之上,所述第一根、第三根、第五根、第七根、第九根、第十一根和第十三根纬纱为牦牛绒纯纺纱,所述第二根、第四根、第六根、第八根、第十根和第十二根纬纱为羊绒纯纺纱,所述第一根、第五根、第九根、第十三根、第十七根、第二十一根和第二十五根经纱为竹炭与银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三根、第七根、第十一根、第十五根、第十九根和第二十三根经纱为天丝与银纤维混纺纱,所述第二根、第六根、第十根、第十四根、第十八根、第二十二根和第二十六根经纱为莫代尔与棉混纺纱,所述第四根、第八根、第十二根、第十六根、第二十根和第二十四根经纱为粘胶与棉混纺纱,所述羊绒纯纺纱规格为40S~80S,所述牦牛绒纯纺纱规格为40S~60S,所述竹炭与银纤维混纺纱规格为40S~80S,所述天丝与银纤维混纺纱规格为40S~80S,所述粘胶与棉混纺纱规格为40S~80S,所述莫代尔与棉混纺纱规格为40S~8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60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织机上下双重织轴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底故障检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