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真空脱水干化自动进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2584.5 | 申请日: | 2014-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2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许太明;曲献伟;牛炳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复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C02F1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 31219 | 代理人: | 雷绍宁 |
地址: | 20043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真空 脱水 自动 进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液分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设备上的自动进料系统。
背景技术
对难处理的细粒级物料以及要求滤饼含固率高的物料进行固液分离是一大难题,如污泥处理问题。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净化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同时,会产生大量污泥,按不同来源可分为给水污泥、生活废水污泥和工业废水污泥等,这些污泥不仅包含有以矿物形式存在的无机组分,而且含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如果这些污泥的不到妥善地处理,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因此,对此类污泥进行处理后可以减少污泥含水率,方便污泥的利用和运输,同时还能消除污染环境的有害物质,而污泥脱水是污泥处理中的重要步骤。
目前,市场上有多种在售的污泥脱水设备,这些设备虽然较好的解决了污泥脱水的问题,如申请号为CN201210045436的中国发明专利说明书中公开了一种低温真空脱水干化成套设备及其工艺,该设备很好的改变了传统的将过滤脱水与干化分离的工艺流程,在同一台设备上连续完成入料过滤、隔膜压滤脱水和真空低温干化,开创了“过滤”与“干化”同机完成的先河,但是该设备的进料系统需要人工进料,即由人工控制配药比例、进料数量及时间,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突出,造成了生产效率较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较大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低温真空脱水干化自动进料系统,使得整个配料、调质、混合和进料过程都由控制系统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温真空脱水干化自动进料系统,包括压滤机,还包括一个物料调质池,所述物料调质池通过进料管道与压滤机的进料口连接,进料管道上设有进料泵和混合器,还包括调质助剂配药装置和絮凝剂配药装置,所述调质助剂配药装置通过第一加药泵与所述物料调质池连接,所述絮凝剂配药装置通过第二加药泵与所述混合器连接,所述物料调质池内部设一搅拌装置,所述压滤机的进料口上设一压力传感器;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调质助剂配药装置、第一加药泵、搅拌装置、进料泵、絮凝剂配药装置、第二加药泵、压力传感器均与所述控制系统相连;所述压滤机还与抽真空系统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配药装置与所述第二加药泵之间设有药剂储槽。
进一步地,所述进料管道上设一阀门。
优选地,所述控制系统为PLC控制系统。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低温真空脱水干化自动进料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得整个配料、调质、混合和进料过程都由控制系统控制,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工艺精度提高,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压滤机
2 物料调质池
3 进料管道
4 进料泵
5 混合器
6 调质助剂配药装置
7 絮凝剂配药装置
8 第一加药泵
9 第二加药泵
10 搅拌装置
11 压力传感器
12 控制系统
13 药剂储槽
14 阀门
15 抽真空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复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复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258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