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30724.5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8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时珊珊;王立明;方陈;张宇;高旭峰;柳劲松;袁加妍;谭明生;雷珽;刘舒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25 | 分类号: | G01R19/25;H01M8/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000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电 池堆单 电池 电压 检测 电路 | ||
1.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连接由N个单体电池E1~EN依次串联构成的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单片机U1、N+1个光耦继电器NK1~NKN+1、一个转换电路U2和一个CAN总线收发芯片U3,所述的单片机U1的N+1个输出引脚A1~AN+1分别依次连接对应的光耦继电器NK1~NKN+1的引脚K,所述的光耦继电器NK1~NKN+1的引脚A均连接电源VCC,光耦继电器NK1~NKN的引脚D分别依次连接单体电池E1~EN的正极,光耦继电器NKN+1的引脚D连接单体电池EN的负极,光耦继电器NK1~NKN+1的引脚d交替连接线COMA和线COMB,所述的转换电路U2输入端a连接线COMA,输入端b连接线COMB,输入端p、q分别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S0、S1,输出端e、f分别连接地GND和单片机U1的引脚AIN0,所述的CAN总线收发芯片U3的CANH端、CANL端分别对应连接单片机U1的CANH端、CANL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转换电路U2包括光耦继电器NKa、光耦继电器NKb、光耦继电器NKc和光耦继电器NKd,所述的光耦继电器NKa的引脚A连接电源VCC,引脚K连接光耦继电器NKb的引脚A,引脚D分别连接线COMA和光耦继电器NKd的引脚D于输入端a,引脚d分别连接光耦继电器NKc的引脚d和单片机U1的引脚AIN0与输出端f,所述的光耦继电器NKb的引脚K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S1于输入端q,引脚D分别连接光耦继电器NKc的引脚D和线COMB于输入端b,引脚d分别连接光耦继电器NKd的引脚d和地GND于输出端e,所述的光耦继电器NKc的引脚A连接电源VCC,引脚K连接光耦继电器NKd的引脚K,所述的光耦继电器NKd连接单片机U1的引脚S0于输入端p。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1个分压电阻R1~RN+1,所述的分压电阻R1~RN分别接入单体电池E1~EN的正极与光耦继电器NK1~NKN的引脚D之间,分压电阻RN+1接入单体电池EN的负极与光耦继电器NKN+1的引脚D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压电阻R1~RN+1采用精密电阻,精度<0.00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阻R01、电阻R02、电阻R03、稳压二极管V1、稳压二极管V2、稳压二极管V3、电容C2和电容C3,所述的电阻R01接入光耦继电器NK1~NKN+1的引脚A与电源VCC之间,所述的稳压二极管V1的负极连接线COMB,正极连接稳压二极管V2的正极,所述的稳压二极管V2的负极连接线COMA,所述的电阻R02和电容C2均分别与线COMA和线COMB连接,所述的电阻R03、电容C3和稳压二极管V3均分别连接地GND和单片机U1的引脚AIN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片机U1采用LPC2194ARM芯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耦继电器采用常开接点类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耦继电器采用AC38F。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流电池堆单电池电压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N总线收发芯片U3采用CTM1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3072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