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减压隔片的冷凝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6972.2 | 申请日: | 2014-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4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叶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9/04 | 分类号: | F25B39/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7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压 冷凝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是一种用于汽车空调的平行流冷凝器。
背景技术
汽车空调的冷凝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热转换部件,把通过压缩机的作用把冷媒转换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经管路流入冷凝器后,在冷凝器内散热、降温冷凝成液态制冷剂流出到储液罐中,市面上最最常用冷凝器形式是平行流式的冷凝器,因为这种形式的冷凝器具有换热效率高、结构紧凑等特点,现行的平行流式冷凝器都是通过换向隔片直接进行换向到另一个集流管中,由于冷凝器要承受通过压缩机带来的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从而在进气口到换向隔片这段间距中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时间久了之后容易照成冷凝器的漏气现象,从而导致整个冷凝器的报废,不利于环境保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大大增加平行流式冷凝器使用寿命的带减压隔片的冷凝器,满足了车主对于平行流冷凝器长时间使用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带减压隔片的冷凝器,包括一对相互对称设置的集流管,两集流管之间固定有一组沿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均布设置的扁管,扁管上固定有翅片,上下末端翅片通过上压板和下压板进行限位固定,集流管的空腔内固定有用于冷媒减压的带孔隔片组,带孔隔片组内各隔片上孔的大小沿冷媒在集流管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集流管的上下开口端通过堵盖封闭,集流管内的冷媒通过固定在集流管内的换向隔片和堵盖减压换向,集流管的上下端固定有冷凝器的进气管和出液管,两集流管上都固定都有支架,两支架上都固定有水雾喷头,水雾喷头通过连接管与微型超声波水雾发生器连接。这里使用的微型超声波水雾发生器是市面常用的水雾发生器,广泛应用在空气加湿气上,可选用的品牌为上海湿琦、上海湿腾等品牌。使用时,通过压缩机处理把冷媒变成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通过进气管到达集流管,然后通过带孔隔片组和换向隔片的减压换向,使得高温高压的冷媒换向后的压力不断的减小,从而使得扁管所受到的压力比从进气管进来时的高温高压冷媒气体压力大大减小,从而使得集流管和扁管之间的结合处能够保持长时间不产生裂缝,从而不会导致泄漏,又由于高温高压冷媒被不断减压的作用,从而导致冷媒在冷凝器中的流速减慢,使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风机散热得到的液气混合的冷媒流到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数量会降低,并会影响整体液态冷媒流到蒸发器中的数量,所以需要通过水雾喷头喷出的水雾结合风机的作用,使得冷凝器里面的冷媒进一步降温,使得冷凝器中的冷媒从出液管中流出的不在是大量的液气混合的冷媒,而直接是液态的冷媒,从而保证储液罐中的液态冷媒的数量不但不减少,反而大大增加,从而使得蒸发器可以得到足够的液态冷媒进行蒸发吸热,保证冷凝器在增加使用寿命后,使用效果也可大大提高。
进一步完善,带孔隔片组包括第一隔片,第二隔片和第三隔片,第一隔片上开有第一通孔,第二隔片上开有第二通孔,第三隔片上开有第三通孔,第二通孔的大小是第一通孔三分之一,第三通孔的大小是第二通孔的三分之一。这种设置,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冷媒气体通过进气管到达集流管后分层均匀递减压力,而三个隔片的设置,可以很好的保证冷媒压力减压换向后压力不会骤减,从而不会导致冷媒在冷凝器中流动过慢。
进一步完善,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都倒有倒角,倒角位于冷媒流动方向一侧。这种设置,使得倒角变成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导向槽,使得冷媒在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中流的更顺,也防止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三通孔的端面上由于长期遭受高温高压冷媒的作用,而局部掉落从而堵塞扁管。
进一步完善,两个集流管1的高度都为122.5mm,左侧集流管1上部的空腔内固定有一个带孔隔片组,左侧带孔隔片组的第一隔片上方设有固定在左侧集流管上的进气管,右侧集流管下部的空腔内固定有一个带孔隔片组,左侧集流管内的第三隔片与右侧集流管内的第一隔片之间设有固定在左侧集流管内的换向隔片,右侧集流管内的第三隔片下方设有固定在左侧集流管上的出液管,进气管、左侧带孔隔片组内的各隔片、换向隔片、右侧带孔隔片组内的各隔片、出口管彼此相邻之间的纵向间距都为14mm。这种设置,可以使得平行流冷凝器更小型化,而且进气管、左侧带孔隔片组内的各隔片、换向隔片、右侧带孔隔片组内的各隔片、出口管彼此相邻之间的纵向间距都为14mm的设置可以使得扁管所受到的压力更加均匀,可以增加使用寿命。
进一步完善,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以及换向隔片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材质的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这种设置,可以使得第一隔片、第二隔片、第三隔片、换向隔片更加耐腐蚀、耐受压力,从而增加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创新汽车空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6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