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滤波器谐振杆模具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3892.1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26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仕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晋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滤波器 谐振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器材制造模具,具体涉及到一种用于制作滤波器谐振杆的模具组。
背景技术
谐振杆是用在航天广电通信基站设备上必须的零件,又名振子、反射杆、谐振子、谐振柱等。现有的滤波器谐振杆的粗加工工艺是采用直条棒料,通过冲床下料,冲床多次挤压棒料变形,得到谐振杆。传统的生产方法具有诸多缺陷,比如:1、能源消耗大;传统的加工方法需要三台冲床通过三次单独成型,这样就加大了能源的消耗量。2、 生产效率低,从冲压生产工艺每台每班最多生产1900件,设备投入大,产能低。3、原材料损耗大,目前通过冲床挤压的毛坯重量达每件63g左右,谐振杆的原材料 C14500碲铜材料是目前一种新型材料,其中碲是一种较缺的稀土元素,产品毛坯很重,浪费很大,对资源是长期的损失。4、产品质量稳定性差,冲压工艺是通过多次单独成型,每道工序控制都存在一定的难度。
一般情况下,采用新的生产工艺的同时,需要更换原有的模具以配合新的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冷镦工艺制造谐振杆的模具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滤波器谐振杆模具组,该模具组由六个模具座构成,六个模具座内部均设有型模腔,型模腔下方为顶模腔;六个型模腔分别为第一型模腔、第二型模腔、第三型模腔、第四型模腔、第五型模腔和第六型模腔;
第一型模腔为具有呈圆柱体形的内腔体,该内腔体的头端具有圆弧形倒角部分;
第二型模腔为三个呈台阶状、同轴连接的圆柱形腔体构成;三个圆柱形腔体分别为上柱状腔体、中柱状腔体和第二型模腔尾端;
第三型模腔包括上柱状腔体、中柱状腔体和第三型模腔尾端,该第三型模腔尾端内部具有环状低凸台,环状低凸台与第三型模腔尾端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凹槽;
第四型模腔包括上柱状腔体、中柱状腔体和第四型模腔尾端,该第四型模腔尾端内部具有环状高凸台,环状高凸台与第四型模腔尾端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凹槽;
第五型模腔包括上柱状腔体、中柱状腔体和第五型模腔尾端,该第五型模腔尾端内部具有环状高凸台;环状高凸台与第五型模腔尾端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凹槽;
第六型模腔包括上柱状腔体、中柱状腔体和第六型模腔尾端,该第六型模腔尾端内部具有环状高凸台;环状高凸台与第六型模腔尾端的内壁之间具有环形凹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模具组,可以采用冷镦工艺制造谐振杆,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减少了物料的浪费,节约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1b为二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2a为三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2b为四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3a为五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3b为六模半成品的剖视图;
图4为六模半成品的立体图;
图5为谐振杆成品的立体图;
图6为第一模具座的剖视图;
图7为第二模具座的剖视图;
图8为第三模具座的剖视图;
图9为第四模具座的剖视图;
图10为第五模具座的剖视图;
图11为第六模具座的剖视图;
其中,1、上柱状体;2、中柱状体;3、外螺纹;4、圆环状;5、端盖;6、内凹槽; 7、六方孔;8、环状凹槽;9、圆环连接部;10、环状弧形面;11、内腔体;12、上柱状腔体;13、中柱状腔体;14、顶模腔;15、环状低凸台;16、环形凹槽;17、环状高凸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模具组由六个模具座构成,六个模具座内部均设有型模腔,型模腔下方为顶模腔14。在挤压加工时,顶模腔14的内部可以让顶模通过,顶模的端部与需要加工的物料接触,使其固定,同时顶模也便于成型后的物料脱模。模具座上设有固定销,固定销可以将模具座整体固定在机床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 参考图6,为第一模具座,第一模具座的内部具有第一型模腔,第一型模腔为具有呈圆柱体形的内腔体11,该内腔体11的头端具有圆弧形倒角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晋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晋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38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折弯模具
- 下一篇:一种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的换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