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熔直通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2595.5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768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述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万吉塑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5/30 | 分类号: | B29C65/30;B29L2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巩同海 |
地址: | 256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直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熔直通管,属于塑料管材领域。
背景技术
电熔直通管是通过电流所产生的温度进行熔化连接的塑料管件,常用的如聚乙烯PE管件。现有电熔直通管的电极位置较靠近直通的内壁,由于距内壁较近,在使用过程中,该位置成为强度薄弱区,经常会因应力产生开裂,造成管件的报废。现有电熔直通管内壁的拔模角为9°,由于倾斜角度较大,进一步减小了电极与内壁之间的距离,造成强度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熔直通管,增强薄弱区的强度,避免产生应力开裂,延长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熔直通管,包括聚乙烯材质的管体,管体上端设有弧形嵌块,嵌块内弧面及外弧面与管体同心,嵌块中心设有容置孔,容置孔内固定电极。
通过增加嵌块,增强了薄弱区的强度,避免产生应力开裂,同时,嵌块的弧面与管体同心,因此,嵌块的内侧与管体内圈的厚度保持一致,避免产生收缩,保证了该处的强度。
所述的嵌块材质为玻纤增强聚丙烯,玻纤增强聚丙烯的强度大大强于聚乙烯,从而增加了强度,并且由于聚丙烯的熔融温度高于聚乙烯,因此,避免管体注塑时造成嵌块熔融。
所述的管体上端为拔模枢轴,管体内表面为拔模面,拔模角为3°,通过增加拔模角,增加了嵌块与管体内壁之间的厚度,从而增加了原有薄弱区的强度。
所述的嵌块扇面角度为5~10°,嵌块不宜过大,过大增加生产难度。
所述的容置孔为圆形孔,电极与容置孔同心。
生产时,首先将嵌块与电极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嵌块放置在电熔直通管的注塑模具中进行二次注塑,完成电熔直通管的整体制作过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电熔直通管通过采用高强度的嵌块,大大增加了电极薄弱区的强度,避免产生应力开裂,延长使用寿命;嵌块采用玻纤增强聚丙烯材质,熔点大大高于聚乙烯,避免聚乙烯注塑时熔融,保证二次注塑工艺的进行;将管体内壁拔模角由9°改为3°,增加了壁厚,增强薄弱区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中:1、管体;2、嵌块;3、电极;4、容置孔;101、拔模面;102、拔模枢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本电熔直通管包括聚乙烯材质的管体1,管体1上端设有弧形嵌块2,嵌块2采用高强度的玻纤增强聚丙烯材质,嵌块2内弧面及外弧面与管体1同心,嵌块2扇面角度为5~10°,嵌块2不宜过大,过大增加生产难度,过小达不到使用强度。嵌块2中心设有容置孔4,容置孔4内固定电极3,容置孔4为圆形孔,电极3与容置孔4同心。管体1上端为拔模枢轴102,管体1内表面为拔模面101,拔模角为3°
生产时,首先将嵌块2与电极3一体注塑成型,然后将成型后的嵌块1放置在电熔直通管的注塑模具中进行二次注塑,完成电熔直通管的整体制作过程。由于嵌块1采用玻纤增强聚丙烯材质,强度大大强于聚乙烯,增加了电极3薄弱区的强度,避免产生应力开裂,延长使用寿命;聚丙烯熔点大大高于聚乙烯,避免聚乙烯注塑时熔融,保证二次注塑工艺的进行;将管体1内壁拔模角由9°改为3°,增加了壁厚,增强薄弱区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万吉塑胶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万吉塑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25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量化方舱采光窗的电磁屏蔽结构
- 下一篇:高密封性空气净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