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构建系统及其通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21947.5 | 申请日: | 2014-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8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钟兴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兴明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学兵 |
地址: | 313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室 腹腔 分流 手术 皮下 隧道 构建 系统 及其 通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用器械,尤其涉及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构建系统。
背景技术
常用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形状类似于伞柄,内部空心,手术时将通条从头部通向腹部后,再将分流管从通条的内心通到腹腔,完成皮下分流管道的置管。
中国专利文献CN202604904U公开了一种脑室-腹腔分流通条,其包括通条主体和与通条主体的一端连接的握持部,所述通条主体为实心的金属条,通条主体的另一端为尖端为弧形的锥形端部,在锥形端部上设有用于牵引引流管的穿孔。这种结构的脑室-腹腔分流通条质地坚硬,可一次性形成头部切口至腹部切口的皮下隧道。
使用时术者手握通条握持部从头部切口向下经耳后、颈部、胸部皮下穿行,在剑突下皮肤切口穿出,将硅胶材质引流管头端穿过锥形端部的穿孔并结扎,然后术者将通条抽出,硅胶引流管带入皮下,完成皮下隧道置管。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日常的手术中发现现有的通条还存在改进的余地。
除了中国专利文献CN202604904U,中国专利文献CN201624691U,CN2134165Y、CN2134166Y、CN2225249Y也都在通条的尖端提供有针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在实际的手术中发现空心的通条存在粗、损伤大、易出血的问题,而实心的通条虽然大部份是实心的,但是在其尖端部形成穿孔,这导致尖端容易在皮下隧道形成过程中折断,因此存在引发医疗事故的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构建系统及其通条,其可以一次性形成皮下通道,但通条的尖端坚固,容易构造。
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构建系统,包括通条,该通条为实心的细长元件,其一端为尖端部,其特点是,该通条的尖端部具有引导线凹槽,该构建系统还包括引导线,引导线的一端绑于通条的引导线凹槽以使引导线能随通条从预构建的皮下隧道的头部端通向腹部端,该引导线的另一端用于连接分流管,以便于将分流管引导到皮下隧道的腹部端。
所述的构建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通条为可医用的金属材质。
所述的构建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引导线凹槽从所述通条的所述尖端部的表面向内部凹陷形成。
所述的构建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引导线凹槽仅从所述尖端部的一侧向内部凹陷,从轴向剖面来看呈V形。
所述的构建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引导线凹槽经冲压而成。
所述的构建系统,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通条的材质为铜。
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为实心的细长元件,其一端为尖端部,其特点是,该通条的尖端部具有引导线凹槽。
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通条为可医用的金属材质。
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引导线凹槽从所述通条的所述尖端部的表面向内部凹陷形成。
所述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通条,其进一步的特点是,所述引导线凹槽经冲压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用皮下隧道构建系统具有更细、损伤小、通条更坚固等各种优点。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通条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通条的局部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附图1和附图2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所示,通条1左端为尖端部3而右端为握持柄2,尖端部3和握持柄2之间为细长的通条本体,尖端部3包括尖头被圆化的锥头,尖端部3可以理解为至少包括锥头的通条1的左端部,引导线凹槽31可以设置在锥头上,也可以设置在邻接锥头的圆柱面上。如图2所示,引导线凹槽31大致在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A标示的位置。
通条1的握持柄2类似于伞柄的弯钩,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便于手握持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兴明;,未经钟兴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19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交叉韧带修复、重建用附着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头部CT冠状扫描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