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420878.6 | 申请日: | 2014-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28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 发明(设计)人: | 于浩淼;余威;陈凌峰;胡志远;肖辉明;徐学伟;张保磊;景丽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1D1/26 | 分类号: | C21D1/26;C21D9/00;F27D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杰 |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防止 冷却管 密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钢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环形炉机组是取向硅钢生产的关键环节,主要承担着高温退火任务。环形炉生产运行过程中,当环形炉台车旋转到44区后,其内侧内罩压力频繁出现压力低低报警,并且检查发现相应的其他区内侧的水封槽已基本被密封沙所填满。这不仅造成大量密封沙被白白损耗掉(密封沙10万/吨),也使得相应台车对应的内罩压力无法达到正常压力控制范围,从而影响钢卷的质量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环形炉台车运行时密封沙被冷却风大量吹飞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弯管,所述弯管的一端与冷却环路的冷却风喷管,所述弯管的另一端朝向环形炉的内罩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环路的冷却风喷管安装有两组四根弯管。
进一步地,所述两组四根弯管中的一组弯管中的两根弯管呈所述内罩的中心对称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的弯度为100°-150°。
优选地,所述弯管的弯度为135°。
进一步地,所述弯管的直径为30-70mm。
优选地,所述弯管的直径为50m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通过弯管,既有利于加强钢卷冷却,又避免了沙封槽内的密封沙被吹落进水封槽,大大提高了内罩压力的可控性,从而为提高钢卷的高温退火质量奠定了基础。此外还节省了大量的密封沙,并且避免了密封沙堵塞水封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冷却环路的冷却风喷管,2、弯管,3、内罩。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防止冷却管吹飞密封沙的装置,其包括至少一个弯管2,弯管2的一端与冷却环路的冷却风喷1管,弯管2的另一端朝向环形炉的内罩3的顶部,通过弯管2,能够焊接的弯头可以有效将冷却风喷到内罩上,可以保证在环形炉正常运行的情况下避免密封沙被大量吹落进水封槽内,而该内罩3将钢卷扣住,然后在内罩内充入氮氢保护气,使钢卷在加热与冷却的过程中与炉内气氛隔绝。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冷却环路的冷却风喷管安装有两组四根弯管,两组四根弯管中的一组弯管中的两根弯管呈内罩的中心对称分布,并且弯管的弯度为100°-150°,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试验将弯管的弯度定为135°可最大化的避免冷却风直接喷射密封沙导致其被吹飞,另一方面可最大化的提高环形炉的内罩的冷却效率。而弯管的直径为30-70mm,弯管的直径为50mm的情况下能确保冷却喷管压力仍能维持工艺规范要求,并实现冷却效率最大化。
具体实施方式为:环形炉给内罩(钢卷)冷却的冷却风通过13#、14#冷却环路的冷却喷管喷出,并持续经过135°弯头直接喷射在内罩上,有效提高了冷却效率,同时由于冷却风喷出的路径改变,阻止其直接喷吹密封沙而导致密封沙被吹落到水封槽,避免密封沙无故消耗,同时也避免了水封槽发生堵塞,减少人工清理成本,这为环形炉的稳定生产带来了好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实用新型实施后既有利于加强钢卷冷却,又避免了沙封槽内的密封沙被吹落进水封槽,大大提高了内罩压力的可控性,从而为提高钢卷的高温退火质量奠定了基础。此外还节省了大量的密封沙,并且避免了密封沙堵塞水封槽。适用于环形炉生产过程中,用于内罩密封的密封沙在44#-46#冷却区域被吹飞,避免内罩压力出现剧烈波动。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20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