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轻型手动折边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9023.1 | 申请日: | 2014-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918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新元;李森;张贇;李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11/18 | 分类号: | B21D11/18;B21D37/10;B21D1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施浩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轻型 手动 折边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边设备,尤其涉及对小零件进行有效折边的设备。
背景技术
在许多钣金作业中需要用折边机对零件进行折边,所谓折边机是对产品的边缘进行处理的机械设备,也可以称为弯曲机。传统的折边机是用具有弯曲半径的模型把钢板牢固地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伸出的部分材料放在另一个工作台上,该工作台能够沿着弯曲半径中心旋转。当活动工作台上升时,它把不锈钢弯曲成所需的角度。很明显,当进行弯曲时,不锈钢在工作台上滑动。所以,为防止划伤不锈钢,工作台表面必须平滑。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通常用塑料膜保护不锈钢表面。
这种折边机一般是用于生产大范围形状简单的不锈钢薄板制品,然而并不适用小零件的折边。而在钣金作业中常有一些小零件需要折边,上述的折边机并不能很好的适用,所以一般是采用敲打的方式来实现折弯,但敲打的人工方式效率低且外观不美观,若采用大型油压机压制又由于零件过小而不实用。
实用新型内容
以下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简要概述以提供对这些方面的基本理解。此概述不是所有构想到的方面的详尽综览,并且既非旨在指认出所有方面的关键性或决定性要素亦非试图界定任何或所有方面的范围。其唯一的目的是要以简化形式给出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一些概念以为稍后给出的更加详细的描述之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轻型手动折边机,能以简单高效的方式完成钣金作业中小零件的折边处理,而且折边后的外观远比敲打等人力折边方式更为美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轻型手动折边机,包括用于固定各部件的机架,机架上安装固定架,固定架上固定千斤顶,千斤顶通过连接杆和操作手轮相连,位于千斤顶下方的模具,以及位于机架底部的配重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一实施例,操作手轮作用于连接杆,连接杆的上下运动带动千斤顶上下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一实施例,模具由上模具和下模具组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一实施例,配重模块使上模具自动回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一实施例,上模具和下模具根据不同物件的板厚和形状更换为不同的规格。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一实施例,上模具和下模具通过螺栓连接进行更换安装。
本实用新型对比现有技术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由连接杆、机架、千斤顶、固定架、操作手轮、配重模块和上下模具等组合而成,可实现5mm以下钢板的折弯。相较于传统的折边机能以简单高效的方式完成钣金作业中小零件的折边处理,而且折边后的外观远比敲打等人力折边方式更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内部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4和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较佳实施例的操作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在结合以下附图阅读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各组件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并且具有类似的相关特性或特征的组件可能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附图标记。
图1至图3共同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其中图1是该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是其侧视图,而图3是其局部结构的内部结构图。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的轻型手动折边机包括用于固定各部件的机架3,机架3上安装固定架4,固定架4上固定千斤顶2,千斤顶2通过连接杆1和操作手轮5相连,位于千斤顶2下方的模具(在本实施例中,模具由上模具6和下模具8组成),以及位于机架3底部的配重模块7。
在本实施例中,千斤顶2例如是以50T螺旋千斤顶为压力源。千斤顶2可根据冷弯件的厚度选择合适的千斤顶。连接杆1可根据不同种类的千斤顶更换连接。操作手轮5可手动旋转,从而控制连接杆1上下运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上的千斤顶2做上下运行,从而完成对零件的压制成型。
上模具6和下模具8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可根据零件的外形要求和板厚来更换模具,从而实现不同的弯折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对5mm以下的板材进行一次压制成型,上模具6、下模具8和连接板为螺栓连接,可使安装和更换更为便捷。
在完成弯折作业后,配重模块7使上模具自动回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90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