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料盘自动传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14132.4 | 申请日: | 2014-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242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13 |
发明(设计)人: | 王雅军;周博;金雪芬;汤建红;蔡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新宁物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3/08 | 分类号: | B65G4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顾进 |
地址: | 21532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传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企业的检测传送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方便自动传送和检测包裹的自动传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物流企业在对包裹进行传运的过程中,需要对包裹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检测,由于物流企业的转运包裹的数量大,通过普通的人工操作进行包裹的检测,操作起来费时费力,浪费大量的人力成本;相比于人工操作,通过机械传输带进行传输包裹的过程中,由于包裹本身的大小和体积不同,在包裹经过机械扫码或成像设备时,包裹本身在传输带上的停留时间不同,导致扫码或成像设备不能及时识别单个大体积包裹,针对单个包括存在着扫码两次,而对于小体积包裹出现漏扫或者错扫的现象,整体装置的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作效率高,方便工作人员及时检查和调整的料盘自动传送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料盘自动传送装置,所述的料盘自动传输装置包括进料支架,出料支架,传动电机,物料传输带和检测探头,所述的进料支架和出料支架的侧方分别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进料口和出料口的下方设有物料传输带,所述的检测探头设置在物料传输带的正上方,所述的物料传输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料盘结构,所述的料盘结构内设有红外线感应器,所述的检测探头上设有扫码成像设备和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的红外线感应器通过电磁阀与传动电机串联在同一个电源电路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出料口与物料传输带之间设有梯形的引料板,所述的引料板的侧方设有倾斜的引料面,所述引料面的上活动安装有多根引料辊结构;包裹在物料传输带的料盘结构上进行传输的过程中,当包裹到达出料支架时,包裹本身具有一定的动能,配合倾斜的引料面和引料辊结构,通过动能将包裹推送到引料板的上方,将包裹与料盘结构分离开来,操作简单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引料板的安装高度高于料盘结构的顶部0.1-0.3cm;通过较小的引料板与料盘结构的间隙,保证了物料能顺利的传输到引料面上,同时防止引料板的底部与料盘结构的摩擦,提高装置的实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物料传输带上均匀分布有多个料盘结构,相邻的两个料盘结构的间距为20-30cm。所述的料盘结构包括弹性橡胶底座和金属固定框,所述的金属固定框通过弹性橡胶底座固定连接在物料传输带上方,所述的弹性橡胶底座的上设有红外线感应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所述的进料支架上进料口的对面设有转向挡料板结构;为了节省整个传输流水线水平长度和占地面积,企业采用转折性生产流水线,本装置采用侧方进料,为了防止包裹在进料过程中滑出进料支架,通过转向挡料板结构保证了包裹稳定的滑落在物料传输带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物料传输带上的料盘结构和检测探头结构,在包裹进行自动传送的过程中,实时对物料进行检测,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漏扫或者错扫的现象时,料盘结构的红外线感应器接收到检测探头上发生的红外线信号,通过电磁阀切断整个传动电机的电路,物料传输带停止传动;通过操作人员及时调整和包裹在物料传输带上的摆放顺序,方便及时检修和调整,装置的工作效率高,大大减少了包裹在传输和检测过程中的漏料和错料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红外线感应器电路连接简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引料板俯视结构简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物料传输带结构简图;
其中,1 进料支架,2 出料支架,3 传动滚轮,4 物料传输带,5 进料口,6 出料口,7转向挡料板结构,8 引料板,9 料盘结构,10 检测探头,11 包裹,12 红外线发射器,13 红外线感应器,14 电磁阀,15 传动电机,16 引料面,17 引料辊结构,18 弹性橡胶底座,19 金属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新宁物流有限公司,未经昆山新宁物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1413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及其安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残缺符号车牌识别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