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9340.5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98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永平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高永德;李洪福 |
地址: | 116103 辽宁省大连市普湾新区三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器用 起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除氧设备,具体的说是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
背景技术
除氧器是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系统中必备的设备,其主要功能为降低锅炉上水中的氧含量,使之达到标准要求,以保障锅炉、汽输机组和整个系统的金属部件在高温下不发生过度的氧化腐蚀。热力除氧器是目前最常用的锅炉除氧设备。旋膜除氧器是一种新型热力除氧器,它依据亨利定律,在结构上采用旋膜器组成的组件,建立了汽态区段传质方法,完善了旋膜技术,具有除氧效率高、适应性强、稳定性好和安全、节能以及适于入口水溶氧高、水温低和低温汽源等优点。已有起膜器的起膜管的换热比表面积小,蒸汽消耗量大,除氧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提出的蒸汽消耗量大、除氧效果欠佳的问题,而研究设计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包括壳体、起膜管、连通管和隔板,所述壳体上设有凝结水进口和补充水进口,所述起膜管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射流孔,所述起膜管为内壁上设有螺纹的内螺纹起膜管。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起膜管的螺距l为25~80mm,螺纹高度h为2mm~2.2mm。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孔设置在内螺纹起膜管的螺纹处,且从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的角度与内螺纹起膜管的螺纹升角相同,所述射流孔的中心轴与内螺纹起膜管的外壁的交点处的起膜管半径与该射流孔的中心轴之间的水平夹角α为50°~60°。
进一步地,所述射流孔的直径为3~10mm。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大大改善了冷剂的流动方式,产生足够大的换热表面积,传热表面积为现有起膜器的1.5~2.0倍,蒸汽用量少,除氧效果好,高效节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所述的内螺纹起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的内螺纹起膜管的螺纹中心线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旋膜除氧器用起膜器,包括壳体1、内螺纹起膜管2、连通管3和隔板4,所述壳体1上设有凝结水进口11和补充水进口12,所述内螺纹起膜管2的侧壁的上部设有射流孔21,内螺纹的设计使水在射入起膜管后在起膜管内壁达到紊流状态,大大改善冷却剂的流动方式,优化了传热效果,产生的富裕量能使除氧器超负荷运行或低水温全补水下达到运行标准。
如图3所示,所述内螺纹起膜管2的螺距l为25~80mm,螺纹高度h为2mm~2.2mm,使水在射流孔射入后,达到紊流状态。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射流孔21设置在内螺纹起膜管1的螺纹处,且从外至内向下倾斜,倾斜的角度与内螺纹起膜管2的螺纹升角相同,所述射流孔21的中心轴与内螺纹起膜管2外壁的交点处的半径与该射流孔的中心轴之间的水平夹角α为50°~60°,此角度范围便于加工,且使水流入射角度容易在内螺纹起膜管2的内壁形成水膜裙,所述射流孔21的直径为3~10mm。
凝结水及补充水首先进入起膜器的壳体1,在一定的水位压差下通过射流孔21沿螺旋方向斜旋喷向内螺纹起膜管2,由于内螺纹起膜管2内充满上升的蒸汽,水在射流运动中便将大量的加热蒸汽吸卷进来,在很小的行程上产生剧烈的混合加热作用,水温大幅度提高,而旋转的水沿着内螺纹起膜管2的内壁继续下旋,由于内螺纹的作用,水在旋转流动时的临界雷诺数下降即产生紊流翻滚,此时紊流状态的水传热效果理想,水温达到饱和温度,氧气即被分离出来。内螺纹起膜管2可通过专用机床滚压一次成型,螺纹管内表面所结垢层呈螺旋状,设备运转中温度的变化使管子发生膨胀和收缩,能使垢层自行脱落,而光管的垢层为圆柱形,无自脱力。
实施例一
所述内螺纹起膜管2的总长度为750mm外径为133mm,壁厚4.5mm,螺距为50mm,螺纹高度为2mm,内螺纹起膜管的上部200mm设有射流孔,每周螺纹设有三个射流孔,射流孔直径为5mm,所述射流孔在内螺纹起膜管2外壁上的中心点处的半径与该射流孔的中心轴之间的水平夹角为57.5°,起膜器中共设有43根起膜管。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永平,未经李永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93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对脱硫液提盐后所得清液的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太阳能海水淡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