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798.7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7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江;王兆敏;王猛;郝丽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安麦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61/18 | 分类号: | B01D61/18;B01D6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张文 |
地址: | 271600 山东省泰安***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联 滤膜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纳米二氧化硅溶胶的制备过程或多或少的都有杂质存在,水玻璃工艺制备的硅溶胶存在较多的离子交换树脂碎屑;单质硅溶解法生产的硅溶胶存在黑色点状物质,颗粒都在1um左右,严重影响硅溶胶在光电领域产品的使用;针对此种状况,目前采用美国颇尔公司的微滤膜设备进行过滤,效果显著,但成本较高,一支微滤膜500元,仅仅只能过滤100kg,过滤时间较慢,膜承受的压力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能够提高过滤的精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与品质,降低了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包括:原料罐、前处理过滤装置、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半成品槽,上述设备之间采用输送管道相连接,所述原料罐与前处理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气动隔膜泵,所述气动隔膜泵与前处理过滤装置之间设置有阀门A,前处理过滤装置和第一过滤器之间设置有阀门B,所述前处理过滤装置内部设置有第一滤芯,第一过滤器内部设置有第二滤芯,第二过滤器内部设置有第三滤芯,所述第一过滤器的管道上游设置有第一压力表,第一过滤器的管道下游设置有第二压力表,所述第二过滤器的管道上游设置有第三压力表,第二过滤器的管道下游设置有第四压力表,所述前处理过滤装置的底端设置有气动排渣口,第一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排渣口E,第二过滤器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排渣口F。
优选的,所述第一滤芯为PE滤芯(聚乙烯滤芯),能够对原液中的杂质起到初步过滤的作用。
优选的,所述第二滤芯为微滤膜,对原液中剩余的杂质进行进一步的过滤。
优选的,所述第三滤芯为精密微滤膜,能够将从第一过滤器过来的原液进行第三次的过滤,过滤彻底,效果好。
优选的,所述前处理过滤装置的上端盖设置有排气阀,能够将原液中夹带的气体排出。
优选的,所述气动隔膜泵还设置有进气口,为气动隔膜泵提供动力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微滤膜的上游设置有前处理过滤装置,原液从原料罐进来之后首先经过前处理过滤装置的初步过滤,接着通过微滤膜过滤,最后再通过精密微滤膜的过滤,过滤效果好,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且一支国产微滤膜仅仅20元,整个装置仅仅花费2万元,节约了成本;后面的精密微滤膜可以过滤1200kg,而且过滤时间也从原来的3小时/吨减少到45分钟/吨,提高了过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原料罐,2、输送管道,3、气动隔膜泵,4、阀门A,5、前处理过滤装置,6、第一滤芯,7、气动排渣口,8、排气阀,9、阀门B,10、第一过滤器,11、第二过滤器,12、半成品槽,13、第二滤芯,14、手动排渣口E,15、第三滤芯,16、手动排渣口F,17、第一压力表,18、第二压力表,19、第三压力表,20、第四压力表,31、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包括:
一种串联微滤膜过滤装置,包括:原料罐1、前处理过滤装置5、第一过滤器10、第二过滤器11和半成品槽12,上述设备之间采用输送管道2相连接,所述原料罐1与前处理过滤装置5之间设置有气动隔膜泵3,所述气动隔膜泵3与前处理过滤装置5之间设置有阀门A4,前处理过滤装置5和第一过滤器10之间设置有阀门B9,所述前处理过滤装置5内部设置有第一滤芯6,第一过滤器10内部设置有第二滤芯13,第二过滤器11内部设置有第三滤芯15,所述第一过滤器10的管道上游设置有第一压力表17,第一过滤器10的管道下游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8,所述第二过滤器11的管道上游设置有第三压力表19,第二过滤器11的管道下游设置有第四压力表20,所述前处理过滤装置5的底端设置有气动排渣口7,第一过滤器10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排渣口E14,第二过滤器11的底端设置有手动排渣口F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安麦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泰安麦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7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SCR锅炉烟气脱硝工艺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禽舍粪便旋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