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儿童输液固定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766.7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4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廖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廖容 |
主分类号: | A61M5/52 | 分类号: | A61M5/52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37215 | 代理人: | 刘文英 |
地址: | 644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儿童 输液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输液固定板。
背景技术
目前给病人治疗时基本上都会采用输液的方式,但是在输液时经常会发生鼓针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儿童天性好动,输液时更容易发生鼓针现象,一旦发生鼓针就必须重新扎针,给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现有儿童输液固定板一般包括板体,板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弹性绑带,使用时将患儿的腕部和手指部通过弹性绑带固定,由于弹性绑带具有弹性,患儿的手指挠动时也很有可能发生鼓针现象,使用效果不理想。同时现有整个板体的厚度一致,使用时手必须放平才能有最好的固定效果,而输液的时间较长,少则两三个小时,多则半天甚至更长时间,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来说,让手始终保持平直状态很难,而且始终处于平直状态,手会很僵硬,也会影响输液。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儿童输液固定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板体,其特征是所述板体由指板、手掌板和腕板由前向后依次光滑过渡连接组成,所述指板和腕板的底面平齐,所述指板的上表面为由前向后高度逐渐升高的斜面,所述手掌板的上表面为弧面,所述腕板的上表面为由前向后高度逐渐降低的斜面;所述指板上设有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手指绑带,所述手指绑带对应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设有其横截面呈弧形的拱起部,手指绑带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下伸的滑移限位块,所述指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供滑移限位块前后滑动的滑槽,所述滑槽与指板上表面平行设置;所述腕板上设有腕部绑带,所述腕部绑带的两自由端对应设有子扣和母扣,所述腕板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贯穿腕板的腕部绑带槽孔,所述腕部绑带的两端分别从腕部绑带槽孔伸出并通过子母扣连接。
所述滑移限位块包括竖直段和与竖直段下部垂直连接的水平段,所述水平段设置在竖直段的外侧,所述水平段的上表面沿其前后方向均匀间隔设有多个半球状的凸起,所述滑槽内对应水平段的凸起设有供凸起卡入的卡装槽。
所述手掌板底面向上表面侧内凹,使手掌板呈弧形,所述手掌板上均布有多个透气孔。
所述指板对应手指绑带的四个拱起部设有指槽,所述指板对应指槽处设有贯穿指板的透气孔。
所述腕部绑带槽孔沿腕板前后方向设置,所述腕部绑带槽孔靠近腕板中部的内表面为波浪面,所述腕部绑带为两根,其前后设置在腕部绑带槽孔内,所述腕部绑带为弹性带。
采用上述结构后,为儿童输液时,将插好输液针输液的手放置在板体上,将患儿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放入指槽内,用腕部绑带将患儿的腕部与板体固定,然后将手指绑带的滑移限位块从指板前端的滑槽开口处卡入滑槽内,慢慢将手指绑带向指板后部移动,由于人的手指由指尖向指跟端越来越粗,手指绑带会越卡越紧,从而将患儿的手指固定,且凸起卡入卡装槽内,可防止患儿乱动使手指绑带松开,防止输液时患儿手指挠动发生鼓针现象。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最大程度的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由于板体对应指部、手掌部和腕部分别对应设有指板、手掌板和腕板,手部可以呈放松状态固定在板体上,即使长时间输液手部也不会僵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沿B-B线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廖容,未经廖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7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