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折变全息像散光学傅里叶变换成像处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7478.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28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侯培培;刘立人;孙建锋;周煜;鲁伟;王利娟;栾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7/89 | 分类号: | G01S17/89;G01S7/4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张泽纯 |
地址: | 20180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折变 全息 散光 傅里叶变换 成像 处理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成像处理器,特别是一种用于光学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光折变全息像散傅里叶变换成像处理器。
背景技术
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简称SAIL),是能够在远距离获得厘米量级分辨率的唯一的光学成像观察手段。面对卫星所在的复杂太空环境,采用基于光学的专门化微波合成孔径雷达(简称SAR)成像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避免来自温度变化、宇宙射线和粒子翻转等方面的影响,降低源于功耗和体积等方面的制约。基于光学的成像处理系统将以结构简单、稳定性与鲁棒型强、抗辐照能力强、低功耗、处理速度快等优势胜任星载SAR在轨实时成像的应用场合。目前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研究已经发展出了充分体现光学特性的新体系结构,其基于光学波面变换原理而不再能够用微波实现[文献1L.Liu,Coherent and incoherent synthetic aperture imaging ladars and laboratory-spac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s[Invited],Applied Optics,52(4),579-599,(2013)]。因此,光学SAIL成像系统可实现光速并行实时成像,且具有重量轻、低功耗、体积小的优势,较适合星上对体积、重量、功耗等约束条件。
国内外对于光折变铌酸锂晶体全息及其应用有着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光折变机理和材料体系从单掺杂发展到双掺杂,主要应用方向为光存储和光显示。但是光折变铌酸锂相位体全息作为光学器件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研究一直延续至今[文献2M.Bazzan,M.V.Ciampolillo,A.Zaltron,N.Argiolas,C.Sada,N.Kokanian and M.D.Fontana,Fabr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efractive platforms in lithium niobate for recording of integrated holographic devices,IEEE conference publications,1‐4,(2012).文献3J.R.Park,J.Sierchio,M.Zaverton,Y.Kim,T.D.Milster,Characterization of photoresist and simulation of a developed resist profil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gray‐scale diffractive optic elements,Optical Engineering,51(2),023401,(2012).]。国内光折变铌酸锂全息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光存储领域。本实用新型则集中于局域光折变全息元件和集成
从国内外整体情况看,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SAIL)的光学成像处理,特别是采用一体化的光折变体全息光学器件形成光学成像处理尚没有这方面工作的报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光学合成孔径激光成像雷达的光折变全息像散傅里叶变换成像处理器,该装置采用铌酸锂非挥发光折变全息实现多性能集成化像散傅立叶变换透镜,可实现光速并行实时成像,且具有重量轻、低功耗、体积小的优势,较适合星上对体积、重量、功耗等约束条件。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光折变全息像散傅里叶变换成像处理器,特点在于其构成包括照明激光光束,同光轴依次的数据接收系统、反射式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光折变体全息器件和CCD摄像机,所述的数据接收系统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所述的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CCD摄像机的输出端通过数据线与计算机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的反射式空间光调制器和光折变体全息器件依次紧靠设置,所述的CCD摄像机的接收面与所述的光折变体全息器件的焦平面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747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