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剥豆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6788.1 | 申请日: | 2014-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23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鲁君成;张爽;侯亚琴;李末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N15/10 | 分类号: | A23N15/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剥豆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剥豆机,涉及食品加工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豆类食品,如:蚕豆需要将皮剥去,再进行食用或加工生产。但是对于剥皮这一过程,人工进行操作时,不仅效率低,而且需要消耗大量的工作时间,加工成本也很高。目前,市场上也未出现合理有效的此类产品,已有的产品存在着:不能有效地将豆皮剥掉实现豆仁和豆皮分离,以及每次只能对一粒豆子进行加工,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剥豆机,用于对新鲜的、或者用水泡涨后的蚕豆等豆类食品进行剥皮,以方便食用和加工生产;大大提高了对豆类食品剥皮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剥豆机,包括送料系统、压豆切皮系统、挤压脱皮系统。所述送料系统包括料斗、管道,摆杆一端与料斗连接、另一端与沟槽凸轮相接触,沟槽凸轮固定连接第一小齿轮;所述沟槽凸轮的沟槽内设有滚子,滚子与推杆一端铰接,推杆另一端设有推块;在推出时沟槽的曲率半径由小变大,在停顿时曲率半径不变,在缩回时曲率半径由大变小。
所述压豆切皮系统包括凸轮、不完全齿轮、摆杆,凸轮与不完全齿轮固定连接,凸轮与摆杆一端相接触,摆杆铰接在支座上,摆杆另一端通过一个竖直杆件与弹簧上端连接,弹簧下端固定连接压块;所述不完全齿轮固定连接第一小带轮,不完全齿轮与带齿框架内部的齿口啮合,带齿框架通过横杆连接刀片;所述挤压脱皮系统包括第一轧辊、第二轧辊,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分别与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第二小带轮,第二小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二大带轮,第二大带轮固定有中带轮,中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小带轮。第二大带轮通过皮带连接第一大带轮,第一大带轮上固定连接第五小齿轮,第五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第一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
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小齿轮啮合,第三小齿轮固定连接电机,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第四小齿轮。
所述送料系统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开设有凹槽,推杆位于凹槽内,使推杆能实现往复式的水平运动。
所述第一轧辊、第二轧辊附近水平固定安装有棱柱。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剥豆机,技术效果如下:
1)、采用摆杆凸轮机构,由外形不规则凸轮转动,带动摆杆往复摆动,从而带动料斗的上下左右振动,来实现振动下料,结构简单有效。
2)、采用沟槽式凸轮,带动滚子/推杆机构作为工作台上的送料机构,通过设计沟槽的形状,来控制推杆的运动规律,进而控制压豆的工作进程,结构简单有效。
3)、不完全齿轮带动的往复带齿框架,来控制切片刀片的运动,实现了有效的往复循环运动,且充分利用了能量。
4)、两个反向转动:第一轧辊、第二轧辊对切皮后的蚕豆进行挤压脱皮处理,结构简单有效,且工作效率较高。
5)、采用以上结构,该自动剥豆机对新鲜的或者用水泡涨后的蚕豆等豆类食品进行剥皮,以方便食用和加工生产,大大提高了对豆类食品剥皮的工作效率,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剥豆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剥豆机的送料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剥豆机的压豆切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剥豆机的挤压脱皮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自动剥豆机的工作台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一种自动剥豆机,包括送料系统、压豆切皮系统、挤压脱皮系统以及机壳。机器的整体尺寸约为1140mm*400mm*450mm。
所述送料系统包括料斗7、管道8,摆杆6一端与料斗7连接、另一端与沟槽凸轮5相接触,沟槽凸轮5固定连接第一小齿轮4;所述沟槽凸轮5的沟槽33内设有滚子34,滚子34与推杆9一端铰接,推杆9另一端设有推块11;在推出时沟槽33的曲率半径由小变大,在停顿时曲率半径不变,在缩回时曲率半径由大变小。所述送料系统包括工作台10,工作台10开设有凹槽34,推杆9位于凹槽34内,使推杆9能实现往复式的水平运动。
所述压豆切皮系统包括凸轮16、不完全齿轮18、摆杆14,凸轮16与不完全齿轮18固定连接,凸轮16与摆杆14一端相接触,摆杆14铰接在支座32上,摆杆14另一端通过一个竖直杆件与弹簧12上端连接,弹簧12下端固定连接压块13;所述不完全齿轮18固定连接第一小带轮19,不完全齿轮18与带齿框架19内部的齿口啮合,带齿框架19通过横杆20连接刀片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67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系泊定位方法
- 下一篇:机器人的轮足式变形腿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