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拨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3191.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79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航伟;黄剑锋;曹丽云;黄勋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7/10 | 分类号: | H02K7/10;H02K29/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拨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间歇式转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电磁拨动器。
背景技术
间歇式转动是机电系统设计中常见的运动形式,通常是采用气动装置或电机与机械式间歇机构配合(如凸轮机构)来实现的。
气动装置是利用空气具有压缩性的特点,以压缩空气为动力源,带动机械完成伸缩或旋转动作。凸轮机构是由凸轮的回转运动或往复运动推动从动件作规定往复移动或摆动的机构,在应用中需要根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来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
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采用气动装置,会在机电系统中增加另外一种动力源,而如果采用电机与机械式间歇机构配合来实现间歇式转动量,则会引入一套间歇式传动机构及其支撑机构,这两种方式都会增加系统的复杂程度,在某些小型机电设备的设计中是不可取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直接将电能转换为间歇式转动量的电磁拨动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包括通过导线连接直流电源,电子开关和电枢绕组形成的直流回路;电枢绕组置于成对的磁极之间,且电枢绕组的中心转轴位置通过转动轴在电枢绕组外侧安装有能够跟随电枢绕组转动的拨动杆。
所述的直流回路上还连接有用于调节通过电枢绕组的电流大小的可变电阻器。
所述的拨动杆采用钢材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合电磁感应原理,直流电源提供的电能通过磁极之间的电枢绕组转化为机械能,电枢绕组在电磁力的作用下旋转时,通过转动轴带动外部的拨动杆产生等角度的转动。由于直流电为单方向的恒流电,因此使得电枢绕组上流过的电流大小方向也保持恒定,故而电枢绕组所受的电磁力方向也保持恒定。当电枢绕组旋转至水平位置时,电磁力产生的力矩为零,但是由于惯性的作用,会使电枢绕组继续旋转一定角度,之后才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当电枢绕组回复至水平位置时,电磁力产生的力矩再次为零,由于惯性的作用继续旋转一定角度,之后又开始向相反的方向转动,如此循环,继而带动拨动杆产生小于180度的拨动。本实用新型将机电系统中的执行元件与传动机构进行集成,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机电装置,该装置能够直接将电能转换为间歇式转动量,简化了机电系统结构,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间歇摆动的场合当中。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直流回路上还连接有用于调节通过电枢绕组的电流大小的可变电阻器,通过调节可变电阻器的阻值大小,即能够改变电磁力矩的大小,从而控制电枢绕组回转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的电磁原理状态图;
图3本实用新型电磁力矩的变化规律图;
附图中:1.直流电源;2.电子开关;3.电枢绕组;4.磁极;5.拨动杆;6.转动轴;7.可变电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通过导线相连的直流电源1,电子开关2,可变电阻器7和电枢绕组3;电枢绕组3置于成对的磁极4之间,且电枢绕组3的中心转轴位置通过转动轴6在电枢绕组3外侧安装有能够跟随电枢绕组3转动的拨动杆5。拨动杆5采用强度较大的钢材制成。
参见图2,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流由直流电源1的正极出发,经可变电阻器7到S极下的dc边,然后到N极下的ab边,经过电子开关2,再流回电源的负极。这样绕组abcd为载流导体,它在磁场中必然受到电磁力的作用,电磁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则来判定,其中ab边受到的电磁力向右,而cd边受到的电磁力向左,于是绕组abcd受到一个电磁转矩的作用,使电枢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2(a)所示。此时,ab边受到的电磁力F=BIl;
其中:B为磁场的磁通密度(韦/米2);
I为导线上的电流(安培);
l为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米);
F为导线上所受的电磁力(牛顿)。
同样,cd边受到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另一个电磁力。在这两个电磁力的作用下,绕组abcd受到电磁力矩M的作用:
M=F·l·sinα,
其中:F为导线所受的电磁力(牛顿);
α为电磁力与转动轴平面之间的夹角(弧度);
l为分力作用线到该轴垂直距离(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319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压紧定子冲片的压圈结构
- 下一篇:水冷电机壳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