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401905.5 申请日: 2014-07-21
公开(公告)号: CN204060058U 公开(公告)日: 2014-12-31
发明(设计)人: 吴永国;尹凤鸣;宁宏晓;张立军;李向义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
主分类号: E04H5/02 分类号: E04H5/02;E04H9/16
代理公司: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代理人: 张少宏
地址: 072751 河北*** 国省代码: 河北;1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地震 仪器 采集 交叉 避暑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柴达木盆地地处青藏高原北部,属于典型高海拔盆地,该区恶劣地表条件及气候条件给仪器试验带来极大挑战:①海拔高,该区处于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山脉和高原形成的月牙形山谷中;柴达木盆地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海拔自4000米渐降至2600米左右;②干燥缺氧,该地区属于干旱、多风的大陆性气候,年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终年干燥少雨,沙漠化面积大,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内地的70%。这样地表条件容易引起地面温度高,特别是正午12点时,太阳光垂直照射地面成90度,此时大气和地面吸收大量热量,下午2点时,地面原先吸收的热量已大部分散发到大气中,所以一般下午2点温度最高。该区地表受强紫外线照射,温度可高达50度,交叉站放在地面其温度相应升高,造成仪器排列稳定性差,出现掉排列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

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主要由钢筋、顶部挡板、防静电网格遮阳布组成;钢筋组成笼式结构,笼式结构的上部为箱体,箱体前端开放,箱体的下面连接支撑柱,箱体的顶部连接顶部挡板,防静电网格遮阳布包裹箱体的左面、后面和右面,交叉站或采集站放置在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针对准葛尔盆地G3i地震仪器试验中出现“高温情况下,排列稳定性差,容易出现掉排列现象”的问题,在开工初期做了试验,个采集站配备一个避暑屋;其次开展野外试验测试,野外采集块排列是28条线接收,基数测线编号排列的采集站都装配备避暑屋,而偶数测线编号排列的采集站未装配备避暑屋,在下午2点,地面温度超过50度时,进行2个小时测试,地震仪器激活28条接收线,采用滑动扫描方式模拟连续采集,在采集过程中,配备避暑屋接收线出现数传错误5,掉排列1次;未配备避暑屋接收线出现数传错误38次,掉排列12次,从统计结果来看配备避暑屋有效提高排列稳定性。采集结束完成采集工作量38386炮,共历时172小时,实际生产138小时,平均采集时效为278炮,最高采集时效为352炮,平均采集日效5486炮,最低采集日效4466炮,最高采集日效7040炮,实现了柴达木盆地第一个采集日效高达7040炮的项目,也是目前国内陆上勘探最高采集日效。此外从仪器实际采集过程中,因地面温度高引起排列不稳定次数为1次/天,说明本实用新型有效提高排列稳定性,取得良好应用效果。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如图其中:

图1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结构示意图;

图2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效果图;

图中,钢筋1、防静电网格遮阳布2、顶部挡板3、交叉站或采集站4。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宗旨所做的许多修改和变化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

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一方面可以避免强紫外线照射交叉站,另一方面可以将静电导向大地,避免静电损坏电子设备,排列稳定性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有所改善。

一种地震仪器采集站及交叉站避暑屋,主要由钢筋1、顶部挡板3、防静电网格遮阳布2组成;钢筋1组成笼式结构,笼式结构的上部为箱体,箱体前端开放,箱体的下面连接支撑柱,箱体的顶部连接顶部挡板3,防静电网格遮阳布2包裹箱体的左面、后面和右面,顶部挡板3的尺寸为50cm×30cm;交叉站或采集站4放置在箱体内。

如上所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地说明,但是只要实质上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及效果可以有很多的变形,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因此,这样的变形例也全部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19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