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客车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1420401733.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7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岳海阔;戈家荣;王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9/00 | 分类号: | B62D2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李建英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客车 车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客车车身,尤其适用于新能源电动客车的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客车车身一般由钢、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钢制车身具有自身重量大、耐腐蚀性能差等缺点;铝合金车身具有减重效果不明显,成本高等缺点;金属车身总体来说具有零部件繁多,装配工序繁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重量轻、装配工序简单的复合材料客车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车身由上车身、下车身组成,上车身由车顶棚和立柱连接区组成,车顶棚和立柱连接区为一整体结构,下车身包括侧围、前、后围及地板,侧围、前、后围及地板为一整体结构,上车身的立柱连接区与下车身的侧围通过连接带板相接,构成客车车身。
所述的上车身与下车身之间设置立柱,立柱的一端通过连接带板与上车身的立柱连接区相连,立柱的另一端与下车身的侧围通过连接带板相接,构成客车车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等)及其织物作为增强体的复合材料制成的车身,轻质高强的材料使产品重量大幅下降,加上树脂优良的耐腐蚀性、耐疲劳性和隔热性能,可用于替换现有金属车身。相比钢制车身重量减少35%以上,同时具有耐腐蚀、耐疲劳、隔热和易于维修等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下车身集成了普通客车底盘的功能,相对于普通客车装配工序简单,不需要焊接工装及大型装配工装。
附图说明
图1是复合材料客车车身。
图2是复合材料客车车身结构布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车身由上车身1、下车身2组成,上车身1由车顶棚3和立柱连接区4组成,车顶棚3和立柱连接区4为一整体结构,下车身2包括侧围5、前围6、后围7及地板8,侧围5、前围6、后围7及地板8为一整体结构,上车身1的立柱连接区4与下车身的侧围5相接,构成客车车身。
所述的上车身与下车身之间设置立柱9,立柱9的一端通过连接带板与上车身的立柱连接区4相连,立柱9的另一端与下车身的侧围5通过连接带板相接,构成客车车身。
下车身为全承载式整体结构,采用低地板车身结构布局,并集成了底盘和地板等功能为前后桥、前后保险杠及驾驶员平台提供安装空间,在相应连接位置预埋钢板以加强连接区,并解决了电池箱等部件的可拆卸要求。上车身为整体结构,在窗框位置做出连接支柱与窗立柱连接,并在窗户区域做出下陷用来安装玻璃。窗立柱用来连接上、下车身。
该复合材料客车车身主要包括上下车身、立柱。
其制造过程和方法如下:
1)制备下车身:泡沫夹层结构,采用VARI工艺成型,材料为玻璃布+碳布+泡沫夹心+树脂,连接区域埋设钢板等预埋件用于加强连接区和提供连接位置;
2)制备上车身:泡沫夹层结构,采用VARI工艺成型,材料为玻璃布+泡沫夹心+树脂;
3)制备窗立柱:模压成型,材料为玻璃纤维和碳纤维预浸料;
4)组装上、下车身:上、下车身通过工装定位后,将窗立柱分别用螺栓连接到上、下车身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较优实用案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航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4017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重卡车用导风罩
- 下一篇:一种减震上车踏板支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