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7742.8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74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吴苏秦;白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72 | 分类号: | H01R13/7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1100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螺钉 端子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端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线路连接中,有一种用于接线的螺钉式接线端子,此类端子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可供导线插入的插口,导线位于螺钉与支撑体之间,通过螺钉与支撑体之间的压力将导线固定连接,但是,由于导线受到外界拉力或者螺钉出现松动时,导线容易出现脱落或连接固定不良现象,同时,由于导线与端子导体的接触面积有限,会造成导线接触不良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为了提高螺钉式端子的固定性能和接触性能,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包括端子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本体开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下部设置有导电体,容置腔上部设有螺钉,容置腔侧面开设导线插口,所述螺钉下端设置导线环,所述导电体上设置有弹舌,端子本体下部设置端脚,导电体与端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使用新型使用时,导线插入插口,导线穿过螺钉上的导向环,拎动螺钉向下运动,穿过导向环的导线会绕在螺钉上,当螺钉一直向下运动,螺钉插入弹舌内,从而,将导线和螺钉一体夹住,同时螺钉与导电体接触,从而导线固定性能更好,接触性能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腔有余隙,所述导线环内径大于所述导线插口直径,所述螺钉在容置腔内上下运动时,导线环开口中心可以与导线插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导线要缠绕在螺钉上,会增大螺钉的体积,为方便螺钉的上下运动,容置腔应有一定空间收纳导线,同时,导线通过导线环,配合螺钉的运动缠绕在螺钉上,导线环中心与插口可以处在同一水平位置,方便导线插入导线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钉包括螺头、螺纹杆和光杆, 螺头、螺纹杆、光杆依次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线可以缠绕在螺钉的光杆上增大导线与螺钉杆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大相互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舌成对分布在导电体上,弹舌壁上有弧形接触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成对的弹舌可以增强弹舌对螺钉与导线一体的压力,夹紧螺钉与导线,同时起到对螺钉的定位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能有效的提高螺钉式端子接线的固定性能和接触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的接线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的螺钉示意图。
附图说明:1.端子本体;2.螺钉;3.导线环;4.导电体;5.弹舌;6.插口;7.导线;8.端脚;9.螺头;10.螺纹杆;11.光杆。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螺钉式端子的改良结构,包括端子本体1,在端子本体1开设有一个容置腔,在容置腔的内底部设置有弹性导电体4,容置腔上部通过螺纹孔设置螺钉2,在容置腔的侧面开设导线7插口6,供外接导线7插入使用,在螺钉2下端的底部设置圆形导线环3,与螺钉2合为一体,导电体4上设置至少一对形状呈U型的有弹舌5,每一对弹舌5背向相对设置,弹舌5壁上有弧形接触点,端子本体1下部设置端脚8,端脚8与导电体4连接为一体。进一步的,螺钉2上的导线环3的内径开口大于端子本体1上的插口6,同时,螺钉2完全紧固时,导线环3压在导电体4上,螺钉2可以插入U型弹舌5内,通过螺钉2对弹舌5的作用力,弹舌5上的弧形接触点可以压紧螺钉2,端子本体1上的容置腔要预留一定空间,当导线7进入容置腔缠绕在螺钉2上时,有足够空间收纳导线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当在端子本体1上的插口6插入导线7时,移动螺钉2向上运动,当导线环3开口与插口6处于同一高度位置时,导线7穿过导线环3,移动螺钉2向下运动,由于螺钉2向下运动时为螺旋式运动,导线7在导线环3的引导下缠绕在螺钉2上,直到螺钉2的导线7环3插入U型弹舌5中,与导电体4接触并压紧,完成整个端子的整个过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杭州龙洞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774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