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4799.2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6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罗丙荷;姜传云;淦建建;石梦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5/00 | 分类号: | B60Q5/00 |
代理公司: | 南昌市平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6122 | 代理人: | 姚伯川 |
地址: | 330013 江西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车 专用 超载 报警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属客车运行安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客车作为一种常用的交通运输承载工具,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改进步伐的加快,城镇流动人口的急剧增加,客车超载渐成愈演愈烈之势,且已成为我国各大城市的一个交通顽疾。从车辆本身来看,超载不仅影响车辆性能的正常发挥,亦能减少车辆使用寿命;从乘客来看,超载影响乘客的乘坐舒适性,易给乘客带来消极负面情绪。综合整体考虑,客车超载是交通安全的一大隐忧,是影响社会安全稳定的潜在因素。为打击客运车辆超载,我国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突击检查、合理安排车票的销售等,但结果收效甚微。为此,超载现象在我国进入一个怪圈模式,即管理部门有整治超载的决心,但在治理超载方面却无行之有效的应用方法。针对此种情况,本技术专利从整车应用出发,通过车中布置超载检测装置,能够帮助管理部门轻轻松松掌握客运车辆超载情况,便于进行超载整治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帮助管理部门轻松掌握客运车辆超载情况,减少人力安排,有效减少超载现象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由压力传感器、压力检测模块、信息处理模块、超载报警模块、报警蜂鸣器和无线发射模块组成。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检测模块的输入端,压力检测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入端,信息处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超载报警模块;超载报警模块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报警蜂鸣器和无线发射模块。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检测模块,能够检测车辆实时承载的压力。压力检测模块根据所检测的压力数据将其换算成整车载重量,并将此实时载重量同车辆所允许的最大载重值进行对比,当实时载重值超过最大允许值,且持续一定时间后,压力检测模块则输出高电平报警量至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接收报警量,并将其输出至超载报警模块中。此时,超载报警模块一方面输出电压信号至报警蜂鸣器,激活蜂鸣器的声音超载警示功能;另一方面,将超载信息输出至无线发射模块,超载信号经由此发送给车辆管理部门,方便管理部门人员实时掌握营运车辆超载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客车上加装本实用新型后,如客车有超载,驾驶员便会及时停止继续上客,保证客车在正常载员的状态下运行;同时,车辆管理部门能实时掌握营运车辆超载情况,及时进行干预,确保车辆和乘客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适合客车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压力传感器;2是压力检测模块;3是信息处理模块;4是超载报警模块;5是报警蜂鸣器;6是无线发射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
本实施例一种客车专用超载报警装置由压力传感器1、压力检测模块2、信息处理模块3、超载报警模块4、报警蜂鸣器5和无线发射模块6组成。压力传感器1连接压力检测模块2的输入端,,压力检测模块2的输出端连接信息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信息处理模块3的输出端连接超载报警模块4;超载报警模块4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报警蜂鸣器5和无线发射模块6。
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的压力传感器1和压力检测模块2,能够检测车辆实时承载的压力。压力检测模块2根据所检测的压力数据将其换算成整车载重量,并将此实时载重量同车辆所允许的最大载重值进行对比,当实时载重值超过最大允许值,且持续一定时间后,压力检测模块则输出高电平报警量至信息处理模块3。信息处理模块3接收报警量,并将其输出至超载报警模块4中。此时,超载报警模块4一方面输出电压信号至报警蜂鸣器5,激活报警蜂鸣器5的声音超载警示功能;另一方面,将超载信息输出至无线发射模块5,超载信号经由此发送给车辆管理部门,方便管理部门人员实时掌握营运车辆超载情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未经江西凯马百路佳客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4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