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4479.7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0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姜华;曹红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贸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28 | 代理人: | 严新德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三相 电机 铜线 电枢 绕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领域,尤其涉及交流电机,特别是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扁铜线波绕组在并联支路数a=2且每极每相槽数q=2N(N=2,4,6,…)时,三相绕组两并联支路间容易存在不平衡,电磁耦合的不均匀性明显,影响电机性能指标。绕组端部极间连线多且长,引出线不集中分布,当电机体积尺寸紧凑时绕组端部空间特别紧张。如将N极下的所有A相极相组作为一个支路,S极下所有A相极相组作为一条支路,这样绕制的波绕组扁铜线绕组极间连线交叉(每根极间连线两端一端连接上层绕组,另一端连接下层绕组),不便于扁铜线成型布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所述的这种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要解决现有技术中波绕电枢绕组各支路间存在不平衡、电磁耦合不均匀,影响电机性能指标的技术问题。改善电机绕组端部极间连线多且长,引出线不集中分布,电枢端部尺寸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其包括两个并联支路,每极每相槽数为二以上的偶数,其中,所述的每一个极下属于同一相的线圈对应分为两组,电枢中所有某一相线圈分成两条并列的支路 。
进一步的,所述的电枢绕组以双层波绕组方式嵌在相应槽内,相邻两极间连线、绕组电源引出线、星点连接线各位于同一层线圈边上。
本实用新型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本实用新型在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缩短了端部尺寸,极间连线少且短,端部用铜少,电源引出线集中;该绕组能够确保三相绕组对称分布,且两条并联支路也对称,有效提高了电磁耦合的均匀性,提高了电机的电气性能指标,降低了电磁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电枢绕组中A相绕组顺序连接图。
图2是图1中的A相波绕组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A、B、C相波绕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三相电机的扁铜线波绕电枢绕组,本实施例以72槽、极对数P=3、并联支路数a=2、每极每相槽数q=4、节距y1=10双层波绕组为例说明。具体实施方法为:
本实用新型线圈之间的连接顺序和端部出线位置和之前的电枢绕组不同,按A相绕组原理展开图(如图2所示)将同N1极下属于同一相的线圈(A相的1、2、3、4线圈)分成两组,1 、2为一组,3、4为一组,然后依次将所有N极和S极下A相绕组依次分为两组,然后按图1示将所有A相线圈分成两条并联的支路,支路1以2号线圈起头,则2号线圈的第一条线圈边嵌在2号槽的上层(图中实线表示),因短距y1=10,则另一线圈边嵌在12槽的下层(图中虚线表示)。然后根据合成节距y=24,2号线圈分别与26号、50号线圈相连,这样连续连接3个线圈后,恰好在定子内侧绕行一周,为避免绕组闭合,人为地后退一个槽,然后从1号线圈出发,根据y1=10,y=24绕行下去。
同理支路2也按同样的规律绕行。然后按图1将极间连线(a2-X2,A2-x2)连接。两极间连线不交叉,且均位于下层边绕组边上,可以上下重叠布置,节约端部空间。
按A相绕组规律,如图3分别将B相和C相绕组连接好,每相两极间连线均可以上下重叠布置, 节约端部空间。A、B、C引出线都位于绕组上层边上,便于集中引出,节约出线端空间尺寸。同样星点连接线(X1-x1-Y1-y1-Z1-z1)也都位于绕组上层边上,不用跨上、下层绕组端部,连接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华域汽车电动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44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