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吸尘器前撞全方位检测组件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91409.6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16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瑞科时尚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L9/00 | 分类号: | A47L9/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国欣律师事务所 44221 | 代理人: | 李文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吸尘器 全方位 检测 组件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吸尘器的防撞装置,特别涉及智能吸尘器全方位检测与前撞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智能吸尘器而言,前撞部分为智能吸尘器主要的障碍物信号识别区,前撞部分的全方位的信号为最核心检测部分,它能够准确的判断前面的障碍物检并识别,如果机器在工作中遇到信号无法识别的盲区前撞会碰撞到物件上机器就可以识别到盲区,同时前撞也是活动比较灵活的部件,对于前撞的设计是比较重视的。目前市场上的前撞部分的设计是全方位检测PCB组件直接扣到前撞板上,这样对于产品结构设计受限制。前撞的出模方受限,产品在生产中比较容易变形,前撞活动不顺。后续在使用机器中如果遇到无法识别的盲目,而前撞碰撞的阻力比较大,然而使比较轻的东西机器将将其可以推走,如果碰撞的物件比较大,而前撞因活动不顺使它碰撞时前撞并没有回弹到位,机器就会出去故障严重会死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良好的智能吸尘器前撞全方位检测组件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吸尘器前撞全方位检测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前撞壳体、设置在前撞壳体内的全方位检测组件,设置一固定支架体,固定支架体安装在前撞壳体和全方位检测组件之间,固定支架体沿长度方向的上、下沿分别对应设置外卡扣和内卡扣,外卡扣与前撞壳体卡接,内卡扣固定全方位检测组件。
进一步地,全方位检测组件在对应内卡扣的位置处设置卡槽。
可选地,固定支架体的内侧端头设置全方位检测组件限位档板。
可选地,固定支架体的内侧端头设置全方位检测组件限位卡槽。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体对应全方位检测组件上的检测元件位置处设置支架通口,前撞壳体对应位置处设置壳体通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体在外侧面上设置缓冲片。
进一步地,固定支架体的外侧端头设置外卡扣,前撞壳体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卡扣配合的壳体卡槽。
可选地,前撞壳体与外卡扣对应配合处为卡口。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支架体为弹性固定支架体。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市场前撞部分容易产生活动不良故障。将全方位检测PCB组件设计专用配套的固定支架,这样使前撞设计不会受限,出模方向也没有限制,产品后续不会有变形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智能吸尘器前撞全方位检测组件的安装结构,包括前撞壳体1、设置在前撞壳体1内的全方位检测组件3,设置一固定支架体2,固定支架体2安装在前撞壳体1和全方位检测组件3之间,固定支架体2沿长度方向的上、下沿分别对应设置外卡扣201和内卡扣202,外卡扣201与前撞壳体1卡接,内卡扣202固定全方位检测组件3。
通过固定支架体2将全方位检测组件3固定在前撞壳体1中,这样使前撞设计不会受限,出模方向也没有限制,产品后续不会有变形的问题。从而解决了现有市场前撞部分容易产生活动不良故障的问题。
全方位检测组件3在对应内卡扣202的位置处设置卡槽301。卡槽301便于卡扣202对全方位检测组件3的固定和定位。
为了更好地固定全方位检测组件3,可以在固定支架体2的内侧端头设置全方位检测组件3的限位档板203;也可以在固定支架体2的内侧端头设置全方位检测组件3的限位卡槽204;或者是如本实施例一样,一端设置限位档板203,另一端设置限位卡槽204。
为了加强检测效果,固定支架体2对应全方位检测组件3上的检测元件位置处设置支架通口205,前撞壳体1对应位置处设置壳体通口101。
所述固定支架体2在外侧面上设置缓冲片206,缓冲片206的设置可加强对固定支架体2和全方位检测组件3的保护。
固定支架体2的外侧端头设置外卡扣201,前撞壳体1对应位置处设置与卡扣201配合的壳体卡槽。固定时,外卡扣201插入壳体卡槽内。本实施例,前撞壳体1与外卡扣201对应配合处的壳体卡槽为卡口102。
所述固定支架体2为弹性固定支架体,可使固定支架体2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前撞在工作中对于全方位信号无法识别的盲区碰撞后回弹会比较顺,能够使机器更灵活性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瑞科时尚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瑞科时尚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914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