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闪光灯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7767.X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65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李昌檀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15/05 | 分类号: | G03B1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王伟锋;刘铁生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闪光灯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闪光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如手机、平板电脑等。这些电子设备可满足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多种需求。现有的电子设备大多都设有摄像头,以方便用户随时随地的进行图像采集。为了使电子设备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下拍摄出的图像更清晰,现有电子设备还配置有闪光灯。
现有闪光灯通常采用如下结构实现,即包括:灯座、设置于灯座上的灯罩、设置于灯罩内的反光罩、闪光灯管及设置于灯罩上用于封闭灯罩内腔的透光板。闪光灯管发出的光通过所述灯罩和所述反光罩的作用汇聚成汇聚光透过所述透光板发出致使闪光灯发出的光线较为集中,形成高光强的单点光,不适于近距离拍摄。尤其在近距离人物像拍摄时(如用户自拍时),现有闪光灯发出的强光会很刺眼,影响拍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闪光灯及电子设备,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输出散射光,以适于近距离拍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闪光灯,该闪光灯包括
基板;
发光体,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扩散器,设置在所述发光体发出光线的光路上;
所述扩散器与所述发光体之间设有预设距离,以使所述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扩散器后形成散射光线。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闪光灯还包括侧壁;所述侧壁设置在所述基板上,用于支撑所述扩散器。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所述侧壁的高度等于所述预设距离。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所述预设距离为0.5~2mm。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所述扩散器包括:沿所述光路方向依次排列设置的凸透镜及透光板。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所述发光体包括:至少一个灯管;
当所述发光体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管时,所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灯管并排设置。
可选的,所述的闪光灯,其中所述灯管为发光二极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本体以及上述所述的闪光灯;所述闪光灯设置在所述本体上。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闪光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设有显示屏的端面上,作为前置闪光灯。
可选的,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平板电脑或一体式计算机。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所述发光体发出光线的光路上设置扩散器,使得发光体发出的光线透过所述扩散器后形成散射光线,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闪光灯输出光线过于集中所形成的高光强的单点光的出现,降低了输出光的强度,在近距离拍摄人物像时,能有效减少对人眼的刺激,进而提高了近距离拍摄的拍摄效果。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的光线轨迹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的另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试验台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实施例一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闪光灯100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闪光灯100包括基板10、发光体20和扩散器30。发光体20设置在基板10上。扩散器30设置在发光体20发出光线的光路上。扩散器30与发光体20之间设有预设距离H,以使发光体20发出的光线透过扩散器30后形成散射光线(如图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想(北京)有限公司,未经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77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