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82750.5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17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赵成伟;张群;林淡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协成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33/666 | 分类号: | H01H33/66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方惠春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真空 负荷 开关 灭弧室 推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真空负荷开关中对真空灭弧室的传动机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中拐臂为绕绝缘销摆动,则与之相对固定的销轴做上下方向的弧形运动,而为了实现上述推动机构,作法为在现有的连杆上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导向结构,从而避免其连杆不会发生位移,确保传动准确,而这样的导向结构,加工繁琐,且在维修及维护方面,较为繁琐,而长时间使用会出现导向结构破碎或连接不紧密等现象,从而导致连杆再做上下运动中会产生位于,直接影响真空负荷开关的工作。
由此,本发明人考虑对现有的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进行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通过拐壁的圆弧面与连杆相切省去现有技术中导向结构,从而确保推动准确,同时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通过绝缘销轴枢接于绝缘支撑筒内,该推动机构位于绝缘支撑筒内真空灭弧室下方并与该真空灭弧室动端连接;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拐壁及连杆,所述拐壁通过绝缘销轴枢接于绝缘支撑筒内,所述连杆位于拐壁一端开口槽内,而拐壁与连杆接触的接触面为圆弧面。
进一步,所述拐壁的圆弧面与连杆外边面对应侧相切。
进一步,所述连杆一端位于拐壁一端开口槽内,该拐壁开口槽两侧壁对连杆对应两侧,且一轴销穿过连杆及拐壁开口槽侧壁形成联动结构;所述连杆另一端与真空灭弧室动端连接并实现联动。
进一步,所述拐壁另一端同样具有开口槽,该拐壁以绝缘销轴为轴,以拐壁另一端到绝缘销轴的距离为半径旋转,旋转角度小于20°;而拐壁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实现上下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去除现有技术中导向结构,并利用拐臂的圆弧面与连杆的呈弧形的表面相切,进而在拐臂转动过程中,圆弧面与连杆直接的距离不会因拐臂的转动而改变,确保连杆不会再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实现拐臂做弧形摆动,而连杆因相切弧面的限位只能做上下运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局部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一种真空负荷开关中真空灭弧室的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通过绝缘销轴1枢接于绝缘支撑筒A内,该推动机构位于绝缘支撑筒内真空灭弧室B下方并与该真空灭弧室B动端C连接。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推动机构包括拐壁2及连杆3,所述拐壁2通过绝缘销轴1枢接于绝缘支撑筒A内,所述连杆3位于拐壁2一端开口槽内,而拐壁2与连杆3接触的接触面为圆弧面,所述拐壁2的圆弧面与连杆3外边面对应侧相切。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前述连杆3一端位于拐壁2一端开口槽内,该拐壁2开口槽两侧壁对连杆3对应两侧,且一轴销4穿过连杆3及拐壁2开口槽侧壁形成联动结构;所述连杆3另一端与真空灭弧室B动端C连接并实现联动;拐壁2另一端同样具有开口槽,该拐壁2以绝缘销轴1为轴,以拐壁2另一端到绝缘销轴1的距离为半径旋转,旋转角度小于20°;而拐壁2做旋转运动的同时连杆实现上下运动。
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运动原理如下:
拐臂2在F点受到外力作用下,该拐壁2围绕着绝缘轴销1转动(且旋转角度一般20度以内),通过拐壁2与连杆3连接的销轴4带动连杆实现上下运动,而连杆3通过与真空灭弧室B动端C的连接实现带动真空灭弧室B动端C的上下运动,同时拐臂2的圆弧面与连杆3的呈弧形的表面相切,进而在拐臂2转动过程中,圆弧面与连杆3直接的距离不会因拐臂的转动而改变,确保连杆3不会再前后方向上发生位移,进而实现拐臂2做弧形摆动,而连杆3因相切弧面的限位只能做上下运动。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协成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协成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827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窄幅深松旋耕机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无人搬运车的避振悬挂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