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筒式核桃清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9145.2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4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程素杰;宋俊杰;申换平;张增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2 | 分类号: | A23N12/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元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刘闻铎 |
地址: | 0543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转筒式 核桃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核桃清洗机,特别是一种转筒式的核桃清洗机。
背景技术
目前的核桃剥皮工作都已经用机器来代替人工了,用机器来模拟人的工作,实现一边刷掉外皮,一边喷水清洗。201220284736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连续式核桃清洗机,虽然解决了连续清洗的问题,但由于主动毛刷辊设置在下部,且从动毛刷辊与主动毛刷辊均设置在绞龙的下半周外侧,所以清洗掉的核桃渣容易停留在毛刷上形成堵塞,之后则导致下一批核桃的清洗效果。另外,由于从动毛刷辊与主动毛刷辊均设置在绞龙的下半周外侧,在绞龙的上半周侧的核桃很容易接触不到毛刷,而最终达不到清洗的效果,出来的核桃还是没能脱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核桃清洗机的清洗以及除渣效果,设计了一种新式的核桃清洗机,改变了毛刷的设计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转筒式核桃清洗机,结构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上的卧式筒形壳体、在卧式筒形壳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卧式筒形壳体内的轴心位置设置带有绞龙叶片的转轴,转轴与卧式筒形壳体借助驱动机构形成转动配合,关键是:在卧式筒形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外刷,在绞龙叶片之间的转轴上设置有内刷,外刷呈阵列式排布在整个卧式筒形壳体内壁。
所述的卧式筒形壳体底部借助隔板分隔为工作腔室和储水腔室,带有绞龙叶片的转轴与外刷均设置在工作腔室中,在隔板上端面上设置有向上喷射的喷头。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借助皮带、皮带轮与转轴连接。
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导向斗。
在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序简单,省工省力;内刷与外刷相互作用,清洗干净,而且在下部设置的喷头可以在内刷的转动过程中进行喷洗,有利于核桃皮上的青渣掉落到隔板上,进而跟水一起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转筒式核桃清洗机,结构包括支架1、设置在支架1上的卧式筒形壳体2、在卧式筒形壳体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在卧式筒形壳体2内的轴心位置设置带有绞龙叶片的转轴3,转轴3与卧式筒形壳体2借助驱动机构形成转动配合,关键是:在卧式筒形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外刷4,在绞龙叶片之间的转轴3上设置有内刷5,外刷4呈阵列式排布在整个卧式筒形壳体2内壁。通过内刷5的转动,与不动的外刷4之间形成摩擦,而且在整个转轴3上均匀设置内刷5,可以使内刷5与在周边设置外刷4形成无死角清理结构。
所述的卧式筒形壳体2底部借助隔板5分隔为工作腔室6和储水腔室7,带有绞龙叶片的转轴3与外刷4均设置在工作腔室6中,在隔板5上端面上设置有向上喷射的喷头8。储水腔室7为喷头8提供水源,在储水腔室7中还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可以补充水源。同时,在工作腔室6的下部还开有排渣排水口。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9,驱动电机9借助皮带、皮带轮与转轴3连接。
在进料口处设置有进料导向斗10。在出料口处设置有接料斗11。方便进料与出料。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一批带皮核桃放入进料导向斗10中,在卧式筒形壳体2内通过内壁的外刷4与转轴3上的内刷5在驱动机构的推进下与核桃摩擦,同时受到下面高压进来的水流的冲洗下,将核桃表面上残存的秦皮碎渣摩擦冲走,清洗干净的核桃进入出料口送出机器。外刷4和内刷5的材质采用呢绒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91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番茄去杂机
- 下一篇:一种枸杞干果二次清洗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