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8342.2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54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培服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7/01 | 分类号: | B29D7/01;B29C3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汪旭东 |
地址: | 2238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温 控制 工艺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是一种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原料的高分子塑料薄膜,它是一种无色透明、有光泽的薄膜,机械性能优良,刚性、硬度及韧性高,耐穿刺,耐摩擦,耐高温和低温,耐化学药品性、耐油性、气密性和保香性良好,是常用的阻透性复合薄膜基材之一,因其综合性能优良而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聚酯薄膜在生产过程时,由于系统路径长,熔体粘度高,聚酯熔体在流动过程中摩擦生热而导致熔体的温度增加,尤其是在超过一定的温度时易产生热降解和热氧化降解,端羧基含量增加,并产生乙醛、二氧化碳等其他挥发性物质,影响熔体色值、粘度等性状,造成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了一种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将物料温度控制在所需范围,防止温度过高物料分解,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包括聚酯熔体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夹套系统、冷却系统和屏蔽系统,所述聚酯熔体系统通过管道与夹套系统连接,所述夹套系统内设置有熔体换热器,熔体换热器通过管道连接在夹套系统内,夹套系统与冷却系统通过管道连接,所述冷却系统由散热翅片组成,散热翘片均匀分布在冷却系统上下两端,所述屏蔽系统包括控制阀门、过滤器和屏蔽泵,控制阀门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上下两端,过滤器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上下两端,屏蔽泵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上下两端,控制阀门、过滤器和屏蔽泵通过管道连接,屏蔽系统一端与冷却系统通过管道连接,屏蔽系统另一端与夹套系统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控制阀门为两个。
所述过滤器为两个。
所述屏蔽泵为两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中间熔体输送冷却系统,将物料温度控制在所需范围,防止温度过高物料分解,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熔体温度控制工艺系统,包括聚酯熔体系统1、夹套系统2、冷却系统3和屏蔽系统4,所述聚酯熔体系统1通过管道5与夹套系统2连接,所述夹套系统2内设置有熔体换热器2-1,熔体换热器2-1通过管道5连接在夹套系统2内,夹套系统2与冷却系统3通过管道5连接,所述冷却系统3由散热翅片3-1组成,散热翘片3-1均匀分布在冷却系统3上下两端,所述屏蔽系统4包括控制阀门4-1、过滤器4-2和屏蔽泵4-3,控制阀门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4上下两端,过滤器4-2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4上下两端,屏蔽泵4-3通过并联方式连接在屏蔽系统4上下两端,控制阀门4-1、过滤器4-2和屏蔽泵4-3通过管道5连接,屏蔽系统4一端与冷却系统3通过管道5连接,屏蔽系统4另一端与夹套系统2通过管道5连接,控制阀门4-1为两个,过滤器4-2为两个,屏蔽泵4-3为两个。
具体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浆料配制完成后进入酯化及缩聚反应器,接着通过熔体过滤器进入聚酯熔体系统1,聚酯熔体在流经熔体分配系统再通过熔体管道5进入夹套系统2,再经熔体换热器2-1,进入冷却系统3,通过散热翅片3-1把聚酯熔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热量降下来,再进入屏蔽系统4,通过控制阀门4-1-1和4-1-2,经过滤器4-2-1和4-2-2把传热介质中的杂质去掉,再通过屏蔽泵4-3-1和4-3-2输送经冷却系统3降解下来的传热介质,形成循环,使得熔体温度维持稳定,达到控制温度的目的,减少因熔体流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造成产品质量不稳、浪费现象,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取得良好经济效益,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综上,本实用新型达到预期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83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