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谷粒状针织组织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6840.3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25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董红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0 | 分类号: | D04B1/10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4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谷粒 针织 组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谷粒状针织组织,属纺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羊绒市场上产品大多是平面贴身的传统风格,产品趋于雷同比较古板缺乏生气。消费者尤其是年轻的消费群体更喜欢独特的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风格的羊绒衫。特别需要开发出立体感强并且能够体现大自然元素的针织组织,使人们在穿着衣物时,也能找到大自然的气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感强,能够体现田园风格的谷粒状针织组织。
技术解决方案:
谷粒状针织组织,其特征在于:基本单元由A-B、C-D 、E-F三个区域组成, A-B区域包括至少二行二列平针线圈,其中:后编织的一行中的第一列线圈置于第二列线圈后;C-D区域包括至少两行一列平针线圈,E-F区域包括至少二行二列平针线圈,后编织的一行中的第二列线圈置于第一列线圈后。
进一步:A-B区域包括二十行十四列平针线圈,C-D区域包括二十行三列平针移针线圈;E-F区域包括二十行十四列平针反向移针线圈。
进一步:在所述的C-D 区域两侧的A-B 区域及E-F区域为交替设置。
本实用新型编织时,在C-D 区域两侧的A-B 区域和E-F通过反向移圈,即A-B 区域的二行全部为平针,后一行中的第一列线圈置于第二列线圈后,而E-F区域的二行全部为平针,后一行中的第二列线圈置于第一列线圈后,这样交错编织;通过A-B 区域和E-F区域的反向移圈,使得C-D区域局部产生强烈立体突起,形成“谷粒”形状,使该组织能体现大自然元素,也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气息,满足消费者追寻个性化、新奇特的心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纱线成分为羊绒纱或羊绒混纺纱或棉纱。产品为精纺或粗纺产品,织造车型采用7G、12G、14G、或18G。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原料由100%纯羊绒3124S/2纱线通过岛精机122-S,12G电脑横机织造完成的粗纺织物。编织时纱线由基本单元:A-B、C-D 、E-F三个区域组成,
其中:A-B区域由二十行十四列平针移针线圈组成,C-D区域由二十行三列平针线圈组成;E-F区域由二十行十四列平针反向移针线圈组成。
编织时,在C-D 区域两侧设有A-B 区域和E-F区域, A-B 区域:每编织两行平针线圈,进行一次移圈,即后一行中的第一列线圈置于第二列线圈后,反复编织十次形成二十行十四列的A-B区域的基本单元;C-D 区域:由三列二十行的平针线圈构成的C-D 区域的基本单元;E-F区域: 每编织两行平针线圈,进行一次反向移圈,即后一行中的第二列线圈置于第一列线圈后,反复编织十次形成二十行十四列的E-F区域的基本单元;在C-D 区域两侧的A-B 区域和E-F区域这两个基本单元交错循环编织,通过A-B 区域和E-F区域多次反向移圈,使得C-D区域局部产生强烈立体突起,形成“谷粒”形状,使组织能体现大自然元素。
本实用新型中的A-B 区域、C-D 区域和E-F区域这三个区域的基本单元的行和列,不仅限于本实施例中所列举的行数和列数,可根据需要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鹿王羊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68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横机度母三角
- 下一篇:提花喷气织机卷起轴压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