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6023.8 | 申请日: | 2014-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17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2 |
发明(设计)人: | 黄颖;唐波;瞿子航;朱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峡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吹弧式 绝缘子 避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子避雷器,特别是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对配电线路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配电线路分支多,拓扑结构复杂,绝缘水平低,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危害,影响用户正常供电。避雷器是配电线路上常用的、有效的防止雷电过电压侵害的保护措施。目前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避雷器采用与绝缘子并联的方式安装。这种型式的安装使用器件多,增加了设备的成本,并且需要更大的空间,增加了整体设计的难度。在对线路美化要求越来越高的现在,避雷器与绝缘子的一体化设计更美观。并且,现有的避雷器无法自动完成灭弧,容易形成工频续流导致接地短路故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绝缘子避雷器无法自动熄灭工频续流电弧,塔头空间利用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包括绝缘子伞裙,绝缘子伞裙上端连接有导线线夹,绝缘子伞裙下端连接芯棒上端,芯棒下端连接避雷器上部,避雷器底部连接金属底座。所述避雷器包括多个腔室电极,多个腔室电极外包裹有绝缘套管,多个腔室电极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所述灭弧室两侧各开有喷气孔。
所述腔室电极为球型金属构件。
位于顶部的腔室电极的上端与芯棒下端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位于底部的腔室电极的上端与位于它上方的一个腔室电极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位于底部的腔室电极的下端连接金属底座。
所述绝缘套管包括芯棒下端。
所述金属底座设有固定螺母。
本实用新型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与现有避雷器相比,通过腔室电极间电弧产生的高温,加热灭弧室内的空气,利用形成的高速气流将腔室电极间的电弧吹断。避免了工频续流或残压过大引起的反击等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避雷器与绝缘子一体化,不仅节省了塔头空间,降低了杆塔设计难度、还使塔头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包括绝缘子伞裙2,绝缘子伞裙2上端连接有导线线夹1,绝缘子伞裙2下端连接芯棒3上端,芯棒3下端连接避雷器上部,避雷器底部连接金属底座7。所述金属底座7设有固定螺母8,通过两个固定螺母8将金属底座7固定在杆塔上。
所述避雷器包括多个腔室电极4,多个腔室电极4外包裹有绝缘套管6,绝缘套管6包括芯棒3下端。多个腔室电极4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5,所述灭弧室5两侧各开有喷气孔9,供气流通过。所述腔室电极4为球型金属构件。位于顶部的腔室电极的上端与芯棒3下端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5;位于底部的腔室电极的上端与位于它上方的一个腔室电极之间的间隙构成灭弧室5,位于底部的腔室电极的下端连接金属底座7。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配电线路的一种吹弧式绝缘子避雷器,通过芯棒3将线路上的过电压引至避雷器中的各个灭弧室5内,使各个腔室电极4放电产生电弧,电弧的高温将灭弧室5的狭小空间内的空气加热,从灭弧室5的喷气孔9处喷出,喷出的高速气流遂将电弧吹断,达到自动灭弧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峡大学,未经三峡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60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户外箱式变压器
- 下一篇:一种控制及仪表系统用连接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