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平面磨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73310.3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66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伟;黄华锋;曾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7/00 | 分类号: | B24B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磨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加工器械,尤其涉及大型平面磨床,以及适配磨床使用的进给治具。
【背景技术】
磨床(grinder,grinding machine)是利用磨具对工件表面进行磨削加工的机床。大多数的磨床是使用高速旋转的砂轮进行磨削加工,少数的是使用油石、砂带等其他磨具和游离磨料进行加工,如珩磨机、超精加工机床、砂带磨床、研磨机和抛光机等。
磨床能加工硬度较高的材料,如淬硬钢、硬质合金等;也能加工脆性材料,如玻璃、花岗石。磨床能作高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很小的磨削,也能进行高效率的磨削,如强力磨削等。
采用磨床进行磨削加工十分广泛,是机器零件紧密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由于磨床砂轮的转速很高,磨削加工的安全保证显得特别重要,装卡工件时要注意卡正、卡紧,在磨削过程中工件松脱会造成工件飞出伤人或撞碎砂轮等严重后果。开始工作时,应用手调方式,使砂轮慢些与工件靠近,开始进给量要小,不许用力过猛,防止碰撞砂轮。需要用挡铁控制工作台往复运动时,要根据工件磨削长度,准确调好,将挡铁紧牢。
在传统的磨床上,进给和砂轮的调节都需要人工手动完成,而大型高精度数控磨床,结构复杂、成本高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结构简单,成本耗费比较低的自动进给式平面磨床,还具有配合该平面磨床的用于控制调节磨床进给的治具。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平面磨床包括机架、工作台、夹具、砂轮固定架,该夹具是用来夹紧固定工件的部件,设置在工作台上,而砂轮固定架对置着工作台,两者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在砂轮固定架下方设有一个进给治具,而砂轮固定架包括定支架和动支架,砂轮以及驱动砂轮的电机通过动支架滑动式安装在定支架上,该动支架具有一个支脚,该支脚支撑在进给治具上,沿着进给治具的高度落差在定支架上上下滑动。
该定支架和动支架之间设有导轨和导杆配合的导滑结构。
该进给治具对着动支架的支脚表面具有连续性落差斜面。
该进给治具与机架之间设有一个滑移机构,该滑移机构包括一个横向气缸和导轨,该横向气缸驱动进给治具在机架水平面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包括以动支架带动的砂轮和电机,该动支架沿着进给治具的落差滑动,能够带动砂轮完成预设的进给,且由于该进给治具有设计好的合适的落差斜度,通过简单的气缸移动,就能让动支架带着砂轮在重力方向上完成进给或者退回的动作,该结构简单、能够相对精准的完成进给,且不需要人工反复调节控制,实用性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平面磨床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机架;20、工作台;30、夹具、40、砂轮固定架;41、定支架;42、动支架;421、支脚;43、导滑结构;50、进给治具;60、滑移机构;61、横向气缸;62、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平面磨床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考附图1,其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平面磨床包括机架10、工作台20、夹具30、砂轮固定架40,该夹具30是用来夹紧固定工件的部件,设置在工作台20上,而砂轮固定架40对置着工作台20,两者安装在机架10上,机架10作为整台仪器的支承结构,所有部件都安装在机架10上,在机架10上安装这工作台20和砂轮固定架40,工作台20和砂轮固定架40相对设置,是因为安装在砂轮固定架40上的砂轮需要对固定夹紧在夹具30内的工件进行加工。
在砂轮固定架40下方设有一个进给治具50,而砂轮固定架40包括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砂轮以及驱动砂轮的电机通过动支架42滑动式安装在定支架41上,该动支架42具有一个支脚421,该支脚421支撑在进给治具50上,沿着进给治具50的高度落差在定支架41上上下滑动。
该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之间设有导轨和导杆配合的导滑结构43。导轨和导杆分别安装设置在定支架41和动支架42上,考虑到是让动支架相对定支架移动,所以导轨设置在定支架上,而导杆设计在动支架上。
该进给治具50与机架10之间设有一个滑移机构60,该滑移机构包括一个横向气缸61和导轨62,该横向气缸驱动进给治具在机架水平面上移动。
该进给治具50对着动支架的支脚表面具有连续性落差斜面。其斜度的设计是根据气缸推进速度、加工工件硬度、砂轮沙粒粗度计算结果预制而成,也就是其连续性落差斜面决定了砂轮的进给,随着进给治具50移动,支脚随着其面下滑,则带动了砂轮下移进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帝马数字机器(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733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