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8575.4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7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邱昱维;吴汶霖;程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17/1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苏捷;向勇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背光组件,特别涉及适用于侧入式光源的显示器中,用来固定导光板的背光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超薄显示器亦成为各种显示屏幕的主流,从手机、电脑屏幕到电视等,尺寸越做越大,而屏幕的整体厚度则是越来越薄。目前市面上超薄显示器的背光模块结构有许多种,其中较为主流的设计之一是侧入式光源的背光模块。侧入式光源的背光模块是将发光元件,如发光二极管(LED),设置于屏幕的侧边,并通过导光板将光源平均分布于整个屏幕表面。
随着大尺寸的要求,为使光源能分布整个导光板,需要使用高瓦数及高亮度的LED。在高瓦数及高亮度的LED长时间照射下,导光板容易因为受热而产生变形。而在大尺寸面板及更加超薄化需求下,导光板与LED相接触的面积更多,且导光板的厚度更薄,因此,使得导光板更容易因受热膨胀而造成弯曲变形,更甚者使得导光板的边缘产生波浪化的现象。导光板波浪化现象会使得光源分布不均,而使屏幕边缘产生漏光的问题。
另外,现有的固定结构多是做成与屏幕尺寸相对应的大小,每制作开发一个不同尺寸的屏幕,即需要重新生产一个新的固定元件,造成模具开发的浪费,亦花费过多的制作成本。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至少一固定模块、一光源、以及一导光板。固定模块固设至背板,且固定模块包括: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及一第三板体。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垂直连接,第三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连接并平行第一板体。且第一板体、第二板体及第三板体形成一容置空间。光源固设于第二板体朝向容置空间的一侧。导光板滑设于至少一固定模块的容置空间中,且第一板体与第三板体夹持该导光板。
通过上述结构,由于仅需利用固定模块的夹持即可固定导光板,在制造上较为方便。且因应导光板薄化的需求,固定模块亦仅需调整第二板体的厚度,即可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导光板。另外,亦可根据背板可能的尺寸,来标准化固定模块的长度,使得不同尺寸屏幕,亦可适用同一固定模块,或仅需增设多个固定模块即可。因此,以降低未来不同显示器的制造成本,亦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模块可应用于多样产品。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权利要求及附图,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背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背光组件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背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固定模块及光源的部分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背光组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背光组件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背光组件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固定模块及光源的部分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固定模块的部分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背光组件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背板
20 固定模块
21 第一板体
211凸出部
212固定部
213反折部
22 第二板体
23 第三板体
24 黑胶
30 光源
31 发光二极管
40 导光板
50 锁固件
60 薄膜
S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至图4,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背光组件的示意图、分解图与剖视图,以及固定模块与光源的部分放大图。本实施例的背光组件包括:一背板10、二固定模块20、一光源30以及一导光板40。背板10的大小可依照屏幕所需的尺寸改变,在此仅为示例。请参阅图4,每一固定模块20包括:一第一板体21、一第二板体22以及一第三板体23。第二板体22与第一板体21垂直连接,第三板体23与第二板体22垂直连接并平行第一板体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85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吸顶灯的灯盘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淡碱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