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设有嵌入式接线端子的高绝缘性电流互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1569.6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30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冲;胡光远;候罡;郭将军;李晓娜;马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一互电力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30 | 分类号: | H01F38/30;H01F27/02;H01F27/29;H01F27/30;H01F27/3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201499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设有 嵌入式 接线 端子 绝缘性 电流 互感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互感器,尤其涉及电流互感器。
背景技术
互感器(instrument transformer)是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0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同时互感器还可用来隔开高电压系统,以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按比例变换电压或电流的设备。
在对电流互感器进行结构设计时,爬电距离是考虑的因素之一,爬电距离是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一个导电部件与设备及易接触表面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测量的最短空间距离。沿绝缘表面放电的距离即泄漏距离也称爬电距离,简称爬距。
爬距=表面距离/系统最高电压。对于高压电流互感器,传统往往将控制导电部件间的间距,比如,控制接线端子间的距离,从而保证导电部件间的爬电间距在规定范围内,这就需要在一定的程度上控制设备的外部尺寸,传统设计中,往往采用延长距离而实现,但是单纯的延长距离往往会导致设备体积的增大,设备使用浇注材料的增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嵌入式接线端子的高绝缘性电流互感器,以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设有嵌入式接线端子的高绝缘性电流互感器,包括一电流互感器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主体包括一绝缘外壳,所述绝缘外壳包括一固定放置铁芯线圈的容置腔,还包括一次线圈接线端部,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上方,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部上表面内嵌有一次线圈接线端子;
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部是一长方体型浇注体,所述长方体型浇注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容置腔的宽度,所述长方体型浇注体的长度小于所述容置腔的长度;
所述绝缘外壳还包括二次线圈接线部,所述二次线圈接线部位于所述容置腔下端部的右前侧。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传统外置式的一次线圈接线端子改为嵌入式,将传统一次接线端子之间通过空气作为阻挡介质,改良成使用绝缘外壳作为两个一次接线端子间的阻挡介质。这种结构设计相比传统的外置式一次线圈接线端子可以延长两个一次接线端子之间的爬电距离,提高绝缘稳定性;通过在传统绝缘外壳上设有一次线圈接线端部,通过长方体浇注体型的一次线圈接线端部,提高了一次线圈接线端部与二次接线部的爬电距离,提高了绝缘稳定性。
所述长方体型浇注体上设有至少一道矩形环状凹槽。通过所述矩形环状凹槽,在运输本实用新型时,可通过所述矩形环状凹槽进行固定搬取。也可以进一步节约浇注成本。
所述长方体型浇注体外壁上设有两道矩形环状凹槽;所述两道矩形环状凹槽在高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所述绝缘外壳下方设有一用于接地的金属板,金属板上固定有接地螺栓。提高了本实用新型对地的绝缘。
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子与所述金属板之间的距离为280mm至320mm,优选为305mm。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一次线圈接线端子与地间的绝缘水平。同时又可以相对于原有电流互感器,在不增加水平方向上的占用面积的基础上,单纯的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纵向长度,从而实现爬电距离的延长。
所述绝缘外壳上还设有一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下方,所述绝缘外壳通过所述支撑部连接所述金属板;
所述支撑部的长度不大于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部的长度;所述支撑部的宽度不大于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部的宽度。
所述容置腔的长度等于所述金属板的长度,所述容置腔的宽度等于所述金属板的宽度。
所述一次线圈接线端子是一铜质板式接线端子,所述铜质板式接线端子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嵌有黄铜嵌件,所述黄铜嵌件设有一盲孔,所述盲孔内设有内螺纹。
本实用新型在铜质板式接线端子上设置采用盲孔结构的黄铜嵌件,相比现有的在铜质板式接线端子上绞丝冷挤压螺纹孔,减少了加工工序,提高螺纹孔机械强度,同时防止环氧树脂渗入螺纹孔;并保持电气导电接触面积不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一互电力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大一互电力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61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点火线圈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侧向快速安装的电容器用插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