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9997.5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129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宁;董笑笑;刘宝娟;卢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昊知识产权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1 | 代理人: | 张中南;邱岳 |
地址: | 266237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育苗 鲟鱼 孵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孵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鲟鱼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其中的有些种类属于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国内为了延续鲟鱼的种群,提高其种群数量,开展科学研究和生产试验,在一些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开展了鲟鱼的人工育苗和养殖。
但是鲟鱼的养殖特别是苗种生产阶段,技术要求高、难度大。对鲟鱼的人工繁育一直以来是实现鲟鱼种群数量增长和生产的关键技术。鲟鱼摄食量大,生长速度慢,长成亲鱼需要数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因此鲟鱼产卵过程很难得,为了充分利用产卵亲鱼,减少鲟鱼育苗所需费用,提高鲟鱼卵的孵化率是鲟鱼科研生产上十分重要的一环。而鲟鱼卵是沉性卵,应用传统淡水鱼的育苗方法,往往会出现鲟鱼卵沉积池底,造成大量鲟鱼卵坏死甚至发生水霉病的情况,严重地制约了育苗的成功。因此鲟鱼育苗成功率一直以来都很低,即使有少量育苗成功的案例,孵化率也并不高。
虽然,当前也有科研单位尝试用人工搅动鲟鱼沉性卵减少鲟鱼卵沉积的方法,但这一过程需要每隔三五小时即搅动一次水体,不仅消耗大量的人力,多次的搅动也容易使鲟鱼卵破损,一些未破损的鱼卵也会发生因接受大量外界搅动而无法孵化成苗的情况,因此孵化率虽然较传统的不进行人工干预的方法要高,但也并不理想。
此外,在鲟鱼苗孵化出来后,往往还需要利用捕捞工具人工从孵化池转移鲟鱼苗到育苗池中,由于鲟鱼苗在转移过程中受到外界环境及人工操作的应激,往往会造成一些鲟鱼苗的死亡。
因此,改进鲟鱼孵化装置,提高鲟鱼卵孵化技术,减少鱼卵孵化过程中的刺激,避免孵化过程中鱼卵的非自然死亡,提高鲟鱼苗孵出后的成活率,是鲟鱼苗种繁育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排水口的育苗池。为了使鲟鱼育苗过程得以顺利开展,包括一个位于育苗池中上层水体中的圆桶形的孵化主体。为了给孵化主体提供持续的水体供应,通过往孵化主体供水搅动其中的鲟鱼卵,防止沉积,在一端设有从上而下插入孵化主体的进水管道。为给供水提供动力并对供水量进行合理控制,该进水管道另一端连接有阀门和水泵。为了使加入孵化主体中的水能在搅动鲟鱼卵后排出,且在鲟鱼苗孵化出来后随水流游入育苗池,在孵化主体的上侧面设有出水口。为了促进水体的流动,在排出育苗池内的水体同时不让孵化后进入育苗池内的鲟鱼苗从排水口逃出,在育苗池内排水口处插有一出水管道,该出水管道的侧面下方设有开孔。为了有效控制育苗池内的水位,便于合理地排水,在出水管道的开孔外围围有一个控制出水水位的套管。
针对鲟鱼卵为沉性卵的特点,为了在育苗过程时,通过有效供水从孵化主体下方搅动鲟鱼卵避免其沉积黏附,上述进水管道插入到孵化主体中部以下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结合鲟鱼卵是沉性卵的特点,以最大限度减少对鲟鱼卵孵化和育苗过程中的人工刺激,提高鲟鱼卵孵化成功率为目标,设计制作的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该装置通过利用供水环节实现进水从孵化主体下方对鲟鱼卵的冲洗,柔和的水流可以使鲟鱼卵在孵化主体内上下流动,促进鱼卵的孵化。对鲟鱼卵不断冲洗带来的搅动避免使鲟鱼卵沉积于孵化主体内,不断的水体流动改良了鲟鱼卵孵化的外部环境,减少了传统孵化过程中鱼卵的坏死率,提高了鱼卵的孵化率。待鲟鱼苗孵化出来后,通过控制水泵和阀门加大水流速度,使鱼苗顺着水流从孵化主体的出口游出,进入育苗池内,这一过程几乎不会对鱼苗造成影响,大大提高了鱼苗孵化后在转移过程中的成活率。育苗池内设有的通过套管来控制育苗池内水位的设计也使得排水更为便利,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结构图。
其中,1、育苗池,2、进水管道,3、鲟鱼卵,4、孵化主体,5、出水管道,6、开孔,7、套管,8、水泵,9、阀门,10、出水口,11、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一种基于育苗池的鲟鱼孵化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排水口的育苗池1,还包括一个位于育苗池1中上层水体中的圆桶形的孵化主体4,和一端从上而下插入孵化主体4的进水管道2,该进水管道2另一端连接有阀门9和水泵8,孵化主体4的上侧面设有出水口10,育苗池1内排水口处插有一出水管道5,该出水管道5的底部侧面设有开孔6,且出水管道5的开孔6外围围有一个控制出水水位的套管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七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999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