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造粒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9426.1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71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善龙;孙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善龙;孙云杰 |
主分类号: | B29B9/06 | 分类号: | B29B9/06;B29C47/10;B30B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纽乐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10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4250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 造粒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塑料加工机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塑料造粒机。
背景技术
塑料是人们生活中跟工业中不可缺少的材料,随着需求量的增加,提炼塑料原材料越来越缺少的局面,不少企业跟个人纷纷收购废弃的塑料再生产再利用,确保市场需求量,就需要各项机械设备确保质量同时提高产量。常见的塑料造粒机工作主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段加热烘干水气,第二段加热开始塑化,第三段加热才可以完全塑化,因为在第一阶段的加热过程中产生有大量的水汽并在造粒腹腔内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这些水汽必须排出。所以就在造粒机料筒上面开了一个或者二个冒气口,但是在水汽释放的过程会中夹杂着没有完全塑化的料一起喷出来,即浪费料又危害人身安全。此外,这种造粒机的料筒较长,呆在料筒里的塑料越久就容易烤焦发黑的机会越大,造出的料就会在成色上大打折扣,其影响产值又耽搁了产量又增加了电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人们研发了供塑料挤干的机器,替代人工喂料的设备。但是这种改进却需要增加复杂的辅助设备和劳动的复杂性。它们必须配备输送带把洗好的料先送进挤干机里,然后把挤干的料再通过挤干机出口的另一条输送带送到一个存储仓里储存起来,再通过存储仓下面的送料设备送到自动喂料机里再把料压进造粒机腹腔开始烘干塑化造粒。因此这种改进不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节省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造粒机,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塑料造粒机,包括液压马达、座架、龙骨架和进料斗,所述液压马达安装在座架上,所述液压马达左侧设有液压油进口,所述进料斗为倒锥形,所述液压马达通过连接轴连接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挤料筒和塑化料筒,所述转动轴的右侧末端连接有挤塑模头,所述挤料筒和塑化料筒通过法兰连接;所述挤料筒靠近左侧顶端设有进料斗,所述挤料筒和塑化料筒内分别设有若干锥形螺旋叶一和螺旋叶二;所述挤料筒的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所述螺旋叶一的直径和螺旋叶一所在位置相对应挤料筒的直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挤料筒外围壁上设有出水孔,所述挤料筒上罩设有水箱收集斗,所述水箱收集斗连接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塑化料筒外壁均匀环绕有一组电磁加热线圈。
进一步的,所述液压马达、挤料筒和塑化料筒的底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龙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所述造粒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节省原材料。造粒机通过挤料筒内的螺旋叶挤压水分并排出,然后在塑化料筒内经过电磁加热线圈加热塑化,最后通过挤塑模头拉丝,所设的挤料筒和塑化料筒均较短,避免塑料烤焦变黑。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塑料造粒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液压马达;2、座架;3、龙骨架;4、进料斗;5、液压油进口;6、连接轴;7、转动轴;8、挤料筒;9、塑化料筒;10、挤塑模头;11、法兰;12、螺旋叶一;13、螺旋叶二;14、出水孔;15、水箱收集斗。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塑料造粒机,包括液压马达1、座架2、龙骨架3和进料斗4,所述液压马达1为造粒机提供动力,此外,液压马达1的扭矩力大,噪音小,能耗低,重要的是它遇见扭矩力加大时就会自动减少速度大大提高扭矩力,恰到好处的可以让挤料筒8里的螺旋叶一12不会因为挤压水份所需的扭矩力不够而受阻,所述液压马达1安装在座架2上,所述液压马达1左侧设有液压油进口5,通过液压油进口5输送液压油,所述进料斗4为倒锥形,所述液压马达1通过连接轴6连接转动轴7,所述连接轴6将液压马达1的动力传送给转动轴7,所述转动轴7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挤料筒8和塑化料筒9,所述转动轴7的右侧末端连接有挤塑模头10,所述挤塑模头10对已经塑化的塑料进行拉丝,所述挤料筒8和塑化料筒9通过法兰11连接;所述挤料筒8靠近左侧顶端设有进料斗4,所述挤料筒8和塑化料筒9内分别设有若干锥形螺旋叶一12和锥形螺旋叶二13;所述挤料筒8的直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小,所述螺旋叶一12的直径和螺旋叶一12所在位置相对应挤料筒8的直径相等,这样的设计方便清洗带水的薄膜料很自然的从螺旋叶一12的前端进去,然后落入叶片之间的槽里,转动轴7旋转很容易的把料旋转进去并往末端的螺旋叶片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善龙;孙云杰,未经张善龙;孙云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942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粒机的收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调节辊间距的开炼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