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钝体可调节煤粉燃烧器喷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8905.1 | 申请日: | 2014-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80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罗辉;张炜;王红伟;杨青兰;杨松;黄卫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00 | 分类号: | F23D1/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6104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节煤 燃烧 喷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钝体可调节煤粉燃烧器喷嘴,属于燃烧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锅炉运行时,针对不同的燃烧工况,希望煤粉气流能在燃烧器喷口附近及时地着火。如果着火过早或者着火太迟,对锅炉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产生影响。
所以,煤粉燃烧器喷嘴是煤粉着火和稳定燃烧的关键,尤其是对于无烟煤、贫煤等低挥发分煤种,煤粉的着火和稳定燃烧对锅炉的安全运行和燃烧效率至关重要。在当前的国内外技术中,针对于一次风直流燃烧器,大多在煤粉燃烧器喷嘴的前端设置各种形式的钝体,使得一次风在钝体前方形成稳定的回流区,卷吸炉内高温烟气,使煤粉颗粒迅速被加热到着火温度,起到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的作用。但是,由于一次风喷嘴所处工况比较恶劣,温度很高且磨损严重,当前的技术中,喷嘴大都是耐高温耐磨的合金钢通过整体铸造而成,在喷嘴中设置的钝体都是与喷嘴做成一体的,在运行中不能做任何调节,当设计煤种和实际燃用煤种差距较大时或者负荷变化引起一次风量变化时,会导致煤粉不能及时的着火和稳定燃烧,使锅炉不能安全经济运行。另外,由于一次风气流是高速的气固两相流,煤粉颗粒的不均匀冲刷导致钝体局部磨损严重甚至使钝体磨掉,导致喷嘴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喷嘴和钝体是一体的,需要对整个喷嘴进行更换,造成经济上的浪费。再者,由于喷嘴和钝体是一体的,在高温下的热应力容易使喷嘴产生严重变形。
因此,急需一种钝体可调节且维修拆装方便的煤粉燃烧器喷嘴以适应锅炉负荷的变化和煤种的多样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钝体可调节煤粉燃烧器喷嘴,它可以根据煤种的变化或者负荷的变化调节钝体的大小及形状来保证煤粉的及时着火和稳定燃烧,使锅炉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燃烧效率能够得到保证,同时控制NOx的生成。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钝体可调节的煤粉燃烧器喷嘴,其特征在于:煤粉燃烧器喷嘴由喷嘴框、钝体片、钝体伸缩轴、钝体支撑轴、钝体片连接轴以及伸缩装置组成。煤粉燃烧器喷嘴通过喷嘴框固定在箱壳或者一次风管上。喷嘴框由喷嘴内框和喷嘴外框通过筋板连接组成,在喷嘴内框前部的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开有圆孔,用于安装钝体支撑轴,在喷嘴内框后部的左右两侧或者上下两侧开有长圆孔,用于安装钝体伸缩轴,长度不等的两块钝体片通过钝体连接轴转动连接成一体,一端转动固定在钝体支撑轴上,另一端转动固定在钝体伸缩轴上,伸缩轴两端连接于伸缩装置,通过伸缩装置拉动钝体伸缩轴以喷嘴内框上的长圆孔为导轨前后移动,伸缩轴的前后移动带动钝体片移动,由于钝体片一端固定在钝体片支撑轴上,钝体片在单侧移动的情况下构成不同的钝体形式,当伸缩轴往前移动,钝体片构成V型钝体,当伸缩轴处于中间位置,钝体片构成三角形钝体,当伸缩轴向后移动,钝体片构成菱形钝体。通过伸缩装置拉动钝体伸缩轴前后移动从而实现钝体的大小及形状可调节。
钝体可以水平放置或者竖直放置在喷口内,但不管钝体是水平放置还是竖直放置,钝体可由一组或者多组钝体片组成,每组钝体片之间以及钝体片与喷嘴框之间的距离为1-3mm,以保证安装拆卸以及吸收热膨胀,钝体片长度之和加上间隙之和应等于喷嘴内框的长度。由于两侧钝体片可以是相同或者不同的,当两侧钝体片对称时,伸缩轴和支承轴所形成的平面是钝体对称面,所形成的钝体是对称钝体,当两侧钝体片不对称时,伸缩轴和支承轴所形成的平面是不对称面,所形成的钝体是不对称钝体。
优选地,所述每侧钝体片与伸缩轴和支承轴所形成平面的夹角为5~25°。
优选地,所述每组钝体片形成的角度为10~30°。
优选地,所述钝体片的组数至少是一组。
优选地,所述钝体片布置可以水平布置在煤粉喷口内。
优选地,所述钝体片布置可以竖直布置在煤粉喷口内。
优选地,所述同一组钝体片两侧是对称的。
优选地,所述同一组钝体片两侧是不对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钝体可调节煤粉燃烧器喷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调节钝体,调节煤粉气流的着火时间,避免着火过早,使燃烧器喷口因过热而被烧坏,使喷口附近结渣。避免着火太迟,整个燃烧过程推迟,致使煤粉来不及烧完就离开炉膛,增大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降低锅炉的燃烧效率。避免着火太迟使火焰中心上移,造成炉膛出口处的对流受热面结渣。增强了锅炉对煤种和负荷的适应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四川川锅锅炉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89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温三维膨胀节
- 下一篇:一种节能焚烧炉的交错蓄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