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料汤分离的电煮锅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7807.6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33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凯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电煮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煮锅,特别是涉及一种料汤分离的电煮锅。
背景技术
电煮锅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但多数电煮锅只有一个外锅,使用时,将水和汤料一起直接放入锅体内进行煮制,制备出来的食品、中药等为汤料和汤水的混合物,需要单独手动或借助其他装置进行汤料和汤水的分离,非常麻烦,且汤料直接接触锅体,固体物质在煮制过程中容易粘锅,不仅影响了汤水的口感,也给清洗带来了麻烦。普通的煮锅多以可加热飘逸杯型似,容量小,不可自动放汤。对温度和时间控制的设计过于粗糙,对于食品生产而言可调节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
一种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包括:外锅和置于其内部的内锅,在所述外锅的底部连接有锅底座;其中,所述内锅的侧壁和底部与所述外锅之间均留有空隙,且均为网状结构,所述内锅的侧壁的上部固定有四个手握部,所述四个手握部均匀对称设置;在所述外锅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四个手握部相配合的四个固定装置,用于固定所述四个手握部;在所述外锅的下部设置有放汤管,在所述放汤管上设置有放汤阀;所述锅底座的内部设置有电加热装置和与其相连的控制单元,所述电加热装置固定在所述外锅的底部;在所述锅底座的外部设置有操作面板,与所述控制单元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手握部由不锈钢丝弯折而成,所述固定装置为不锈钢卡槽,其一端固定在所述外锅的内部,在所述不锈钢卡槽的上端设置有凹槽,其宽度大于所述不锈钢丝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放汤阀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操作面板包括分别与控制单元相连的启动/关闭按键及其相应的指示灯、时间显示屏、温度显示屏、时间设置按键、温度设置按键、自动控制阀门按键及其相应的指示灯、手动控制阀门按键及其相应的指示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外锅还包括对称固定在所述外锅外部 的两个把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外锅上的外锅盖。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还包括盖合在所述内锅上的内锅盖,所述内锅盖为网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外锅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内锅由不锈钢丝交错形成网状结构,所述网状结构的网眼尺寸为1mm×1mm,网眼密度为1平方厘米100个。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其中,所述外锅高度为34-50cm,外锅底部直径为18-65cm,外锅顶部的直径为29-80cm,内锅为直径16-55cm、高度14-40cm的圆柱形结构,其底部距离外锅的底部的距离为4-8cm,所述内锅的侧壁顶端和底端距离外锅的侧壁的距离分别为2-6cm和1-4cm。
本实用新型料汤分离的电煮锅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可将料汤分离,适用于煲汤、煮制中药等食品加工工艺中涉及煮制后料汤分离的工艺环节;在煮制过程中保证了料与汤的相互融合,煮制过程后也省去了过滤分离的过程,将煮制、分离两个步骤合二为一,缩短了加工的时间,精细的控制单元的设计,可以对食材或中药进行定时、定温的煮制,安全省心、操作简便,符合现代科技便利生活的消费理念,也能满足工业生产中机械自动话无人操作的要求;内锅与外锅之间留有空隙,防止内锅中的汤料直接与外锅锅底接触,不会发生粘锅等现象,更易于锅体的清洗,也不会影响汤水的口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料汤分离的电煮锅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料汤分离的电煮锅的立体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汤分离的电煮锅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凯,未经刘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78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