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CT室用病人牵引床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5099.2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33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延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延华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地址: | 2743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t 病人 牵引 | ||
(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T室用病人牵引床。
(二) 背景技术
随着医学的发展,确诊率越来越高,放射仪(特别是CT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以协助医生诊断疾病。使用时需要病人躺在CT床上,然后进入CT机进行透视检查,有时为了看清图像,特别是颈颅部位的图像,需要病人移动头部,但是有些病人不宜移动头部,而且由于肩部肩胛骨的遮挡,CT机透视下看不清下位颈椎的影像,需要两位医务人员分别牵引患者两上肢,使双肩下沉才能看清下颈椎图像,十分不便。
(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对病人进行头部和肩部进行牵引的CT室用病人牵引床。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CT室用病人牵引床,包括床板和床体,其特征在于:床板长边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基座,床板左端基座上设置有盲孔,床板右端基座上设置有螺纹孔,两个基座之间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右端穿过床板右端的基座并连接有摇把,螺纹杆的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床板左端基座的盲孔内;螺纹杆上安装有牵引块,所述牵引块为“凹”字型,牵引块的凹口可滑动的卡在床板上,牵引块的凹口一侧设置有与螺纹杆相互配合的螺纹孔,牵引块通过螺纹孔安装在螺纹杆上,牵引块内侧面安装有绑带;床板前端位于人体头部枕区设置有开口,开口内铰接牵引板;床体四周安装有与床板平行的横梁,前后长边横梁内侧设置有滑轨,滑轨之间安装有滑动杆,滑动杆中部和右侧横梁中部设置有螺纹孔,左侧横梁中部设置有盲孔,左右横梁之间安装有螺纹杆,螺纹杆穿过滑动杆和右侧横梁上的螺纹孔,螺纹杆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左侧横梁上的盲孔内,螺纹杆右侧连接有摇把;滑动杆的螺纹孔两侧分别铰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另一端与牵引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动摇把即可实现对病人头部和肩部进行牵引的目的,一人即可实现,节省人力,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肩部牵引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头部牵引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板,2床体,3基座,4螺纹杆A,5摇把A,6牵引块,7绑带,8开口,9牵引板,10横梁,11滑轨,12滑动杆,13螺纹杆B,14摇把B,15支撑杆。
(五)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床板1和床体2,其特征在于:床板1前面长边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基座3,床板1左端基座3上设置有盲孔,床板1右端基座3上设置有螺纹孔,两个基座之间安装有螺纹杆A4,螺纹杆A4右端穿过床板1右端的基座3并连接有摇把A5,螺纹杆A4的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在床板1左端基座3的盲孔内;螺纹杆A5上安装有牵引块6,所述牵引块6为“凹”字型,牵引块的6凹口可滑动的卡在床板1上,牵引块6的凹口一侧设置有与螺纹杆A5相互配合的螺纹孔,牵引块6通过螺纹孔安装在螺纹杆A5上,牵引块6内侧面安装有绑带7。
床板1后面长边处设置有与床板1前面长边处相同的装置并与之对称。
床板1前端位于人体头部枕区设置有开口8,开口8内铰接牵引板9;床体2四周安装有与床板1平行的横梁10,前后长边横梁10内侧设置有滑轨11,滑轨11之间安装有滑动杆12,滑动杆12中部和右侧横梁12中部设置有螺纹孔,左侧横梁12中部设置有盲孔,左右横梁12之间安装有螺纹杆B13,螺纹杆B13穿过滑动杆12和右侧横梁12上的螺纹孔,螺纹杆B13左端可转动的安装左侧横梁12上的盲孔内,螺纹杆B13右侧连接有摇把B14;滑动杆12的螺纹孔两侧分别铰接有一个支撑杆15,两个支撑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牵引板9铰接。
使用时,病人躺在床板1上,病人头部枕在牵引板9上,病人的两只手分别通过绑带7固定在牵引块6上。当需要对肩部进行牵引时,转动摇把A5,使牵引块6沿螺纹杆A4移动,从而带动手臂移动达到肩部牵引的目的;当需要对头部进行牵引时,转动摇把B14,使滑动杆12在轨道11内滑动,滑动杆12带动支撑杆15上下移动,从而使牵引板9上下移动达到头部上下牵引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转动摇把即可实现对病人头部和肩部进行牵引的目的,一人即可实现,节省人力,适于广泛推广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延华,未经刘延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50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