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1696.8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00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路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环碧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10111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透 水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急剧增加,当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已达到1.6亿多吨,并且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根据我国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卫生填埋和焚烧是目前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经济有效方法,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由于雨水与地表水渗入填埋场,再加上垃圾的生物化学和化学降解作用,产生了一种含高浓度有机物的液体,即垃圾渗滤液。垃圾渗滤液含有有机物主要包括低分子量的脂肪酸类、中分子量的富里酸类物质和腐殖质类高分子量碳水化合物,化学需氧量COD在2000-40000mg/l之间,氨氮在900-2800mg/l之间,悬浮物SS在1800mg/l左右,PH值在4-9之间,垃圾渗滤液还含有一些致癌催癌物质以及重金属、病毒等污染物,如果不加以处理,垃圾渗滤液将对周围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土壤产生严重的污染,对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如果垃圾渗滤液没有经过完全的处理就直接用于农田灌溉或排入江河湖泊,会使水生生物和农作物受到污染,并通过食物链和生态环境对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一般情况下,垃圾渗滤液经生化处理后,还需经过后续絮凝沉淀处理,但处理过程中传统做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池前设置一加药装置,此种单纯的加药系统存在药液混合不迅速、不均匀以及絮凝不彻底等问题,原加药系统需要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解决了经生化处理后的垃圾渗透液絮凝沉淀不彻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包括加药装置以及通过管道按顺序连接的生化处理池和絮凝沉淀池,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生化处理池和絮凝沉淀池之间的混合缓冲池,所述生化处理池和混合缓冲池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自左向右还依次设置有防逆流装置和管道静态混合器,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及加药泵,所述储药罐通过管道经所述加药泵后形成两条管道通路,其中一条管道通路经第一调节阀及第一转子流量计与所述管道静态混合器的加药进口相连,另一条管道通路经第二调节阀及第二转子流量计与混合缓冲池与絮凝沉淀池之间的连接管道相连。
为了增加传输动力,所述混合缓冲池与絮凝沉淀池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还可以设置一加压泵。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本实用新型在絮凝沉淀池之前设置了静态混合器及混合缓冲池,静态混合器使得絮凝剂与经过生化处理的垃圾渗滤液达到快速均匀混合,混合缓冲池的设置使得絮凝体不断长大,为絮凝充分提供了有利条件,而防逆流装置的设置也避免了药液逆流进入生化处理池的麻烦,此外加药管路为两条通道,除与静态混合器相连的通道外,还有一管路通道可以认为是补充管路,它的设置使得第一次加药不充分的情况下二次补充加药,且不需另行设置储药罐和加药泵,达到目的的同时尽可能的节省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生化处理池,2.混合缓冲池,3.絮凝沉淀池,4.管道静态混合器,5.防逆流装置,6.储药罐,7.加药泵,8.第一调节阀,9.第一转子流量计,10.第二调节阀,11.第二转子流量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垃圾渗透液水处理加药系统,包括加药装置以及通过管道按顺序连接的生化处理池1和絮凝沉淀池3,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生化处理池1和絮凝沉淀池3之间的混合缓冲池2,所述生化处理池1和混合缓冲池2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自左向右还依次设置有防逆流装置5和管道静态混合器4,所述加药装置包括储药罐6及加药泵7,所述储药罐6通过管道经所述加药泵7后形成两条管道通路,其中一条管道通路经第一调节阀8及第一转子流量计9与所述管道静态混合器4的加药进口相连,另一条管道通路经第二调节阀10及第二转子流量计11与混合缓冲池2与絮凝沉淀池3之间的连接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环碧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环碧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16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活废水的新型深度净化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油墨废水铁碳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