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保温砖结构及真空保温装置和工频感应电炉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51666.7 | 申请日: | 2014-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287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佳;周腾芳;林伟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04 | 分类号: | F27D1/04;F27B14/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精英专利事务所 44242 | 代理人: | 冯筠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保温 结构 装置 感应 电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温结构,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真空保温砖结构及真空保温装置和工频感应电炉。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各种加热设备中,都会采用保温层进行隔热。而保温层的外周则是采用普通的金属材料进行包围而成的壳体。由于保温层的隔热也只是延迟了热量的散热速度,对于长时间工作的加热炉,其保温层外周的壳体也会具有较高的温度,高温的壳体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而将加热炉内的热量散发出去,造成加热炉的热量损失。
因此,有必要开发出新的保温结构,用于加热炉的外壳,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加热炉的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真空保温砖结构及真空保温装置和工频感应电炉。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真空保温砖结构,包括由板材围设而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密封空腔,所述密封空腔内设有若干个位于壳体的第一侧面和壳体的第二侧面之间的绝缘芯子;所述的绝缘芯子包括依次设有的金属底座、绝缘柱和锥形顶子,金属底座设有用于插入绝缘柱的端部的圆形凹孔;锥形顶子的底部也设有用于插入绝缘柱另一端部的圆形凹孔。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第一侧面为近于发热源的受热侧面,第二侧面为远于发热源的散热侧面;所述的锥形顶子的尖部止抵于受热侧面的内侧;所述金属底座固定于散热侧面的内侧。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板材为不锈钢板,所述的金属底座、锥形顶子为不锈钢金属件。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壳体设有真空接口。
一种真空保温装置,包括真空设备,还包括与真空设备管路连接的若干个如前所述的真空保温砖结构;所述的真空保温砖结构通过设有的真空管依次管路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真空保温砖结构的密封空腔还联接有真空传感器,还包括与真空传感器、真空设备电性连接的控制电路。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若干个真空保温砖结构围成一个保温外壳。
一种工频感应电炉,包括炉体,所述的炉体设有用于熔化金属的炉膛,所述炉膛的底部设有熔沟,所述的熔沟内设有加热线圈;所述炉体的四周包括保温层和包覆于保温层外周的保温外壳,所述的保温外壳由若干个真空保温砖结构构成。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保温外壳包括设于炉体四周的环形保温壳和设于熔沟下方的保温底壳。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还包括炉盖,所述的炉盖设有保温层和设于保温层四周的保温盖体,所述的保温盖体由至少一个真空保温砖结构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空芯的板状壳体做成保温砖结构,能降低成本,并减少热量的散失,并利用绝缘芯子提高保温砖结构的整体强度。加于加热炉时,炉膛内不需要再使用保温棉,有利于提高耐火结构层的刚度和密度;保温砖之间采用异型拼接方式,在重要节面上分块,并保障伸缩间隙;保温砖中间采用均布锥型隔热顶子提高平面刚度。用于工频感应电炉时,保温板(即保温砖)采用不锈钢板制成,向铜水面(即近于发热源的表面)抛光或电镀,以保证表面光洁,可以反射热红外等光波;反面(即保温砖与空气接触的表面)采用粗糙表面,有利吸光吸热。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保温砖结构具体实施例一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剖视图;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绝缘芯子的中心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保温砖结构具体实施例二的剖视图(弧形结构);
图5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保温砖结构具体实施例三的局部剖视图(绝缘芯子采用两端固定的结构方式);
图5A为图5中的A部放大图及其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真空保温装置具体实施例的电路和管路示意图;
图7为工频感应电炉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图7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
10 真空保温砖结构100密封空腔
10A第一侧面10B第二侧面
11 壳体16 真空接口
18 联接边19 卡接柱
191联接孔部192一字槽
193凸痕部20 绝缘芯子
21 金属底座210圆形凹孔
22 绝缘柱23 锥形顶子
230圆形凹孔231联接轴部
232凸起部80 炉体
81 炉膛82 熔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承安铜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51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偏振合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垃圾焚烧炉的炉灰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