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合成用发热体复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5034.X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51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贾攀;刘乾坤;张凤莲;赵海军;刘鑫;陈红光;刘建国;武周军;王飞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钻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6 | 分类号: | B01J3/06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郭丽娜;刘建芳 |
地址: | 473264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材料 合成 发热 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超硬材料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合成用发热体复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超硬材料合成过程中,行业内通常采用方型叶腊石块作为传压密封材料,方型叶腊石块内有层白云石管,白云石管内为发热体(空心圆柱状,如图1所示),发热体内为绝缘层和合成柱,合成柱两端有绝缘层碳纸片和白云石环、叶腊石导电圈构成一个密封腔体。在合成腔体内往往需要高温高压,国内普遍采用六面顶压机来挤压合成腔体产生高压,同时采用给合成腔体内发热体通电产生高温。合成腔体内的温度往往需要1000度以上,现在普遍采用均匀的石墨管或钢带作为发热体。在超硬材料合成过程中,合成腔体内随着与发热体距离的远近和组装结构的制约,腔体内温度差别比较大,造成合成腔体内的温度场不均匀,影响了合成质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合成用发热体复合结构,来解决超硬材料合成过程中的合成腔体内的温度场不均匀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超硬材料合成用发热体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紧密相连的上部环体、中部环体、下部环体,上部环体与下部环体的厚度相同,中部环体的厚度是上部环体厚度的1.5-3倍,上部环体、中部环体、下部环体的内壁组合形成一个圆柱形。
中部环体的高度占整个发热体高度的1/3-1/4。
上部环体与中部环体紧密相连时要保证上部环体与中部环体之间保持无缝隙紧密相连,也可以使上部环体的底部与中部环体的顶部相叠加重合,这样其连接效果更好;中部环体与下部环体紧密相邻时同样要求保持无缝隙紧密相连,也可以使中部环体的底部与下部环体的顶部之间相叠加重合来增加连接效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非均匀、多层的发热体,并且控制中部环体有比上、下部环体有更厚的厚度,选择合适的中部环体高度,这样一来中部环体横截面加大、电阻变小,产生的热量要低于上、下部环体所产生的热量,从而解决了超硬材料合成过程中合成腔体内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的新型超硬材料合成用发热体复合结构,该复合结构由上至下依次为紧密相连的上部环体1、中部环体2、下部环体3,上部环体1与下部环体3的厚度相同,中部环体2的厚度是上部环体1厚度的1.5-3倍,中部环体2的高度占整个发热体高度(上部环体1、中部环体2、下部环体3的高度之和)的1/3-1/4,上部环体、中部环体、下部环体的内壁组合形成一个圆柱形。
本实用新型将原有的整体发热体设计成了三层复合结构,其中控制中部环体2的厚度比上部环体1、下部环体3有更厚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得中部环体2横截面加大、电阻变小,产生的热量要低于上部环体1、下部环体3所产生的热量,从而解决了超硬材料合成过程中合成腔体内温度场不均匀的问题,使得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钻石有限公司,未经中南钻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503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