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多回路光纤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4092.0 | 申请日: | 2014-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091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罗奕奕;蓝惠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回路 光纤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连接器多回路光纤模块,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光纤连接装置制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通信事业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光纤连接是光纤与光纤之间进行可拆卸(活动)连接,它把光纤的两个端面精密对接起来,以使发射光纤输出的光能量能最大限度地耦合到接收光纤中去。我国现在对于光通信系统中所用的光纤连接器,按连接头结构形式可分为:FC、SC、ST、LC、MC等形式,而上述各接头形式往往是单路光纤连接,而涉及多路通信的光纤布线需要多路光纤及配合接头实现,布线复杂且对应光纤接头容易出现错位对接。而电气领域的电连接装置,是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可以传输电流或信号,其丰富的连接组合为复杂控制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目前的电连接装置其防护外壳往往是有一定的标准或规格,如果把多路光纤接插件(接头)安装在上述防护外壳内,将会为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然而,目前的文献或市场上还没有出现与连接器外壳适配的光纤装配框架,发明人经过大量实践并结合光纤连接的特点,创作多路光纤连接的模块框架结构,故才有本实用新型提出。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合合理、装配维护便捷的连接器多回路光纤模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连接器多回路光纤模块,是由公、母光纤模块组成,每一光纤模块内设有两路以上的光纤通道用于分别装配单根光纤接插件,两光纤模块的对接端设有相配合的导向结构确保光纤接插件准确对接,所述的每一光纤模块为分体式模块,模块内设有多根光纤贯穿的多路通道,各通道彼此隔离避免光纤通讯相互干扰。
进一步,所述的分体式模块包括中间的模块主体,模块主体具有敞开式的多路光纤通道,模块主体光纤通道的外侧设有护板。
进一步,所述模块主体具有中间隔离部及两侧设置的敞开式的多路光纤通道,模块主体光纤通道的外侧设有上、下护板而形成封闭的模块结构。
进一步,所述模块主体侧面设有与上、下护板配合的装配区,该装配区两侧设有沿光纤通道方向并向外翻的L形扣槽用于配合安装护板两底边的L形翻边,模块主体侧面设有定位上、下护板扯挡部,相对应的护板上设有与扯挡部配合的开口。
进一步,所述护板与模块主体结合时其护板面与模块边框侧面在同一平面或护板面低于模块边框侧面。
进一步,所述光纤接插件为FC、SC、ST、LC、MC光纤跳线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进一步,所述的分体式模块包括上、下壳架,上下壳架通过配合的导柱和锁扣组合连接,上、下壳架结合侧分别设有敞开式的多路光纤通道用于装配光纤接插件。
进一步,所述上下壳架的光纤通道之间设有隔离件,该隔离件为工形结构件。
进一步,所述公、母光纤模块的其中一光纤模块的对接端两侧分别设有导向滑槽,另一光纤模块设有与导槽相对应的导向滑轨,两光纤模块通过导向相配合的导向结构实现光纤接插件准确对接,所述公、母光纤模块对应固定在矩形连接器插头或插座的防护外壳内。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器多回路光纤模块与电气连接模块配合安装在矩形连接器的防护外壳内而形成光电混合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一种光纤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将匹配多根标准SC、MC/FC光纤接插件,先放置于模块框架内再安装到矩形连接器的外壳内,为复杂控制设备的光电通讯及安装维护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本实用新型采用分体式模块的可拆分结构,有效的将光纤接插件锁定,其中的上下壳架结构中设有导柱和锁扣,有利于模块组装;
3、本实用新型的公母光纤模块提供了对插导向结构,确保光纤接插件准确对接,有效保证了光纤对接过程的耦合性能;
4、本实用新型可灵活的与其它电气模块自由组合并固定于模块框架内再安装到外壳内成为光电混合连接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图1分解图。
图3是图2中另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光电混合连接器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唯恩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4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