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的拖车钩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3863.4 | 申请日: | 2014-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459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张鹍;汪先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D1/52 | 分类号: | B60D1/52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朱庆华 |
地址: | 211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拖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拆卸的拖车钩。
背景技术
拖车钩作为汽车遇到故障时必须的辅助工具,其在各个车型上体现形式各有差异,各个汽车厂家所使用的拖车钩形状、结构也各不同,但现有的拖车钩是与车架固定在一起的,无法拆卸,而导致同一辆车是必须要有前后两个拖车钩,适用性差;另外,当拖车与汽车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同一种结构的拖车钩就无法使用,需要更换新的拖车钩,普适性极差,也间接提高了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拖车钩普适性差等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操作、牢固可靠、可伸缩且普适性强的可拆卸的拖车钩。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拆卸的拖车钩,包括拖车钩本体、拖车钩套管、第一车架连接板和第二车架连接板,拖车钩本体和拖车钩套管均为中空柱体,且拖车钩本体头部还设有U形拖架;
第一车架连接板和第二车架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套管安装孔和第二套管安装孔;
拖车钩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拖车钩套管内部,且拖车钩套管分别通过第一套管安装孔和第二套管安装孔穿设在第一车架连接板和第二车架连接板中;
U形拖架的上臂和下臂之间设有拖架销。
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的拖车钩包括拖车钩本体、拖车钩套管、第一车架连接板和第二车架连接板,拖车钩本体和拖车钩套管均为中空柱体,且拖车钩本体头部设有U形拖架,结构十分简单,而且因为拖车钩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拖车钩套管内部,拖车钩套管分别通过第一套管安装孔和第二套管安装孔穿设在第一车架连接板和第二车架连接板中,当遭遇到不同情况的故障时,可将所述拖车钩从车架上拆卸下来以安装在其它地方去解决不同情况的故障,故本实用新型所述拖车钩不仅易操作,而且普适性非常强。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拖车钩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前侧定位孔和至少一个后侧定位孔,而前侧定位孔和后侧定位孔一一对应;
拖车钩套管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也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前侧套管定位孔和后侧套管定位孔;
对应的前侧定位孔和后侧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且定位销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穿设在前侧套管定位孔和后侧套管定位孔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可拆卸的拖车钩中,对应的前侧定位孔和后侧定位孔内设有定位销,且定位销的前部和后部分别穿设在前侧套管定位孔和后侧套管定位孔内,这样的设计保证了上述拖车钩本体可拆卸设置在拖车钩套管内,且又因为拖车钩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前侧定位孔和至少一个后侧定位孔,而前侧定位孔和后侧定位孔一一对应,故当拖车与汽车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调节定位销的安装位置来达到调节所述拖车钩长度的目的,即所述拖车钩可伸缩,进一步增强了所述可拆卸的拖车钩的普适性。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定位销的后端设有第一固定销。第一固定销的设置增强了拖车钩本体与拖车钩套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得所述可拆卸的拖车钩变得牢固可靠。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拖车钩本体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有2个前侧定位孔和2个后侧定位孔。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U形拖架的上臂和下臂上分别设有拖架销上安装孔和拖架销下安装孔,且拖架销上部和下部分别穿设在拖架销上安装孔和拖架销下安装孔中。
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拖架销底部设有第二固定销。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上述U形拖架的设置方便了所述拖车钩的使用,而拖架销底部设置的第二固定销也增强了拖架销的连接强度,更加方便了所述拖车钩的使用。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述技术方案中,凡未作特别说明的,均可通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来实现本技术方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可拆卸的拖车钩,该拖车钩结构简单,易操作,牢固可靠,可伸缩且其普适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可拆卸的拖车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拖车钩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后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第一车架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第二车架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3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