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式鱼礁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41947.4 | 申请日: | 2014-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0476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31 |
发明(设计)人: | 徐焕志;孙静亚;吴常文;高鹏;桂福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式鱼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适用于海洋水产养殖区周边防治水质富营养化并给藻类、贝类、微生物提供附着基的人工鱼礁,尤其涉及浮式鱼礁。
背景技术
网箱养殖是一种产量高、效益好的精细养殖模式,自20世纪70年代产生以来,在世界各国得到了广泛发展。但伴随着网箱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网箱养殖残饵和各种代谢废物所引发的环境污染特别是氮磷富营养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水质恶化、水域生物多样性减少、赤潮、养殖鱼类死亡等阻碍了网箱养殖的健康发展。
人工鱼礁,是人工设置的诱使鱼类聚集、栖息的海底堆积物,以及以锚、碇固定于海底而设置浮体于水域中层或表层的浮体物、在沿岸浅水区设置的用于增殖水产生物和藻类的设置物,设置的目的通常在于改善沿海水域的生态环境,为鱼、虾类聚集、栖息、生长和繁殖创造条件。
目前网箱养殖区周边布置的人工渔礁多为置于近岸边的、水底的固体物,而在生物活跃的、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真光层布置的人工渔礁则较少。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63487U公开了一种充气式人工渔礁,其特征是包含有向下开口的罩体以及与罩体沿口配合连接的底板,并且罩体和底板围成一个中空的腔体;罩体上贯穿设有充气装置,并且位于腔体内的部分充气装置连接有气囊装置;底板上制有至少一个通孔;罩体外表面制有连接环。但是这种充气式人工渔礁结构较复杂,制备工艺要求较高,使用不方便,管理成本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结构新颖、成本低廉、生产便捷、对标记对象损伤小、标记操作快速的浮式鱼礁。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浮式鱼礁,由浮体材料、 附着基材料、裙体或悬挂物、配重物组成。浮式鱼礁布设于水产养殖区附近,主体部分位于水的真光层,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附着,改善了水产养殖区的水质,抑制了富营养化的产生,它的结构简单,制备原材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管理,它能弥补现有的技术上述的不足。
上述浮式鱼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用胶粘剂和/或水泥将附着基材料粘结到浮体材料与悬挂物上,固化后将悬挂物悬挂于浮体材料下方,再在悬挂物下悬挂上配重物。
上述的浮体材料,其特征是两侧具有连接环或连接绳索、可以单独使用或用缆绳连接使用的双耳高强度塑料浮球、四耳高强度塑料浮球、渔具浮漂、航道浮标、锚球、泡沫浮筒、泡沫浮球或养殖渔网浮球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胶粘剂,其特征是丙烯酸树脂、聚乙酸乙烯酯树脂、氯化橡胶、环氧树脂、聚氨酯、聚酯树脂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附着基材料,其特征是由上述的胶粘剂或普通建筑水泥、砂子、海洋贝壳碎片、明矾组成。附着基材料在浮体材料或悬挂物上固化后种植藻类或贝类后使用。
上述的海洋贝壳碎片,其特征是粒径2-5cm的牡蛎壳碎片、贻贝壳碎片、螺壳碎片、蚌壳碎片、藤壶壳碎片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裙体或悬挂物,其特征是渔网网片、绳子或绳子编结物的一种或几种。
上述的配重物,是其特征是配重铁链、配重石块、配重铁块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的提供一种浮式鱼礁的优点是布设于水产养殖区海水的真光层,利于藻类、贝类的生长附着,改善了水产养殖区的水质,抑制了富营养化的产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标号说明:浮体材料1、配重物2、悬挂物3。
实施例:1、附着基材料与附着基材料预混物的制备
附着基材料制备时,将水产废弃物贝壳粉碎至粒径2-5cm大小使用。
附着基材料预混物制备时,加入胶粘剂或水泥、江砂、水或有机溶剂、明矾的一种或几种,混均。
贻贝附着基材料与贻贝附着基材料预混物的制备
将水产废弃物贻贝壳粉碎至粒径4cm大小使用。制备时水泥750kg、砂子500kg、粒径4cm大小贻贝壳碎片900 kg、明矾45 kg、水500 kg混均。
牡蛎附着基材料与牡蛎附着基材料预混物的制备
将水产废弃物牡蛎壳粉碎至粒径4cm大小使用。制备时水泥750kg、砂子500kg、粒径4cm大小牡蛎壳碎片900 kg、明矾45 kg、水500 kg混均。
藤壶附着基材料与藤壶附着基材料预混物的制备
将水产废弃物牡藤壶粉碎至粒径3-5cm大小使用。制备时丙烯酸树脂500kg、粒径3-5cm大小藤壶壳碎片1200 kg、二甲苯200 kg混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419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林蛙喂养机
- 下一篇:应用于USP电源室的自动通风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