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26428.0 | 申请日: | 2014-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551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赵景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朱坤鹏 |
地址: | 100107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流化床 反应器 自然 循环 锅炉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还是一种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导热油作为流化床反应器取热的工质,其缺点是:1、导热油价格高,且传热系数相对较低,换热面积大,初投资增加;2、系统中需设置循环泵,耗费电能,装置能耗升高;3、取热系统中充满导热油,对系统操作要求较高,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由于现有流化床利用导热油作为流化床反应器取热的工质存在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及系统。该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及系统利用廉价的除氧水作取热工质,具有流程操作简单、可靠,工程投资少,节约电能降低装置能耗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包括汽水分离器、至少一个用于产生饱和蒸汽的蒸发器、至少一个用于过热饱和蒸汽的过热器;汽水分离器设置在流化床反应器外,所述蒸发器和过热器设置在流化床反应器内,汽水分离器的下降管接口通过集中下降管与所述蒸发器的下降管入口连通,汽水分离器的上升管接口通过集中上升管与所述蒸发器的汽水混合物出口连通,汽水分离器的饱和蒸汽出口接口通过饱和蒸汽出口管与所述过热器的饱和蒸汽入口连通。
所述蒸发器为内取热双套管蒸发器,内取热双套管蒸发器为套管结构,内取热双套管蒸发器包括立式蒸发管,立式蒸发管内套设有内下降管,汽水混合物出口设置在立式蒸发管的上端,立式蒸发管的下端设有封头,下降管入口设置在内下降管的上端。
立式蒸发管和内下降管均为倒L形,立式蒸发管和内下降管同轴设置。
立式蒸发管的流通面积和内下降管的流通面积的比值为1.0~3.0,内下降管的下端到立式蒸发管的内封头底部的距离和内下降管内径的比值为1.0~1.5。
所述过热器为内取热双套管过热器,内取热双套管过热器为套管结构,内取热双套管过热器包括立式过热管,立式过热管内套设有饱和蒸汽引入管,过热蒸汽出口设置在立式过热管的上端,立式过热管的下端设有封头,饱和蒸汽入口设置在立式过热管的上端。
立式过热管和饱和蒸汽引入管均为倒L形,立式过热管和饱和蒸汽引入管同轴设置。
立式过热管的半径比饱和蒸汽引入管的半径大20mm~35mm。
汽水分离器内的液位比所述蒸发器的下降管入口高5m~15m,集中下降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为5m~30m,集中上升管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长度为5m~30m。
集中上升管上设有蒸汽混合引射器,所述过热器的过热蒸汽出口连接有压控调节阀。
一种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系统,包括上述的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所述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系统还包括流化床反应器,所述蒸发器和过热器设置在流化床反应器内的床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及系统利用廉价的除氧水作取热工质,具有流程操作简单、可靠,工程投资少,节约电能降低装置能耗等优点。该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及系统是利用反应过剩热、以除氧水为工作介质,其循环系统需通过水循环核算,特别适宜于容积热负荷小的流化床反应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是用于流化床反应器的自然循环废热锅炉取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内取热双套管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取热双套管过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汽水分离器,2.集中下降管,3.内取热双套管蒸发器,4.蒸汽混合引射器,5.集中上升管,6.饱和蒸汽出口管,7.内取热双套管过热器,8.外来蒸汽管,9.过热蒸汽出口管,10.压控调节阀,11.汽水混合物出口,12.下降管入口,13.立式蒸发管,14.内下降管,15.封头,16.过热蒸汽出口,17.饱和蒸汽入口,18.立式过热管,19.饱和蒸汽引入管,20.流化床反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石油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3264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网络拓扑的动态配置及展示的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实现消息跟踪的方法及系统